“何曾洗足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曾洗足來”全詩
偏能侵枕簟,尤喜敗樽鐳。
恰則噬臍去,何曾洗足來。
化工生育爾,豈不甚仁哉。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蚊蠅五言一首》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蚊蠅五言一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蚊子聚集起來非常難驅散,而蒼蠅被驅趕卻又會回來。
它們就喜歡侵擾我們的枕頭和床席,尤其喜歡在爛酒的香氣中飛舞。
它們正好咬破皮膚離去,卻從未想過洗凈自己的腳。
這些昆蟲的繁衍,與化工產生的物質無關,這難道不是極其仁慈的嗎?
詩意:
這首詩以蚊子和蒼蠅為主題,通過描繪它們的行為,抒發了作者對人性的批判和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蚊子和蒼蠅作為小昆蟲,它們的行為雖然微不足道,卻能夠反映出人類的某些負面特征。作者通過這些小昆蟲的形象,間接地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中一些道德敗壞、善惡不分的現象的不滿和憤慨。
賞析:
這首詩以極其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蚊蠅的行為,通過對細小的昆蟲進行觀察,展示了一種對人性的揭示和諷刺。蚊子和蒼蠅被視為社會中道德敗壞、不擇手段的象征,它們侵擾人們的休息和干凈環境。詩中的"敗樽鐳"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蒼蠅受到爛酒的吸引,這可以被視為人性中對低級欲望的追求。而"噬臍去"則表達了蚊子吸血的動作,暗示了人性中的貪婪和傷害他人的行為。最后兩句"化工生育爾,豈不甚仁哉"則對人類的行為進行了反思,通過對比蚊子蒼蠅的生育方式,提出了一個問題,即人類的行為是否真的仁慈,是否真的符合道德和倫理。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蚊子和蒼蠅的描繪,以及對人性的隱喻,表達了對社會道德敗壞和人性貪婪的批判。它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給人以深思和警示,傳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思考。
“何曾洗足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yíng wǔ yán yī shǒu
蚊蠅五言一首
wén jí shū nán sàn, yíng qū yǐ fù huí.
蚊集殊難散,蠅驅已復回。
piān néng qīn zhěn diàn, yóu xǐ bài zūn léi.
偏能侵枕簟,尤喜敗樽鐳。
qià zé shì qí qù, hé zēng xǐ zú lái.
恰則噬臍去,何曾洗足來。
huà gōng shēng yù ěr, qǐ bù shèn rén zāi.
化工生育爾,豈不甚仁哉。
“何曾洗足來”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