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軒海上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魚軒海上遙”全詩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夕陽迷隴隧,秋雨咽笳簫。
畫翣無留影,銘旌已度橋。
分類:
作者簡介(顧況)

顧況(約727—約815)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蘇州海鹽橫山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顧況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夕陽迷隴隧,秋雨咽笳簫。
畫翣無留影,銘旌已度橋。
譯文:
魚軒的別墅坐落在遙遠的海上,鸞影漸漸隱沒在月亮之中。
雙劍歸來,夫人孤寂的桐樹逐漸凋謝。
夕陽迷失在隴隧中,秋雨中笛簫的聲音沉悶而悲愴。
畫翣不再留下美麗的畫像,銘旌已經渡過橋去了。
詩意:
這是一首描寫悲傷離別的挽歌詩。詩人通過描繪出魏國夫人柳氏與挽歌中的人物和景物的對比來表達情感。魏國夫人柳氏被比喻為鸞,而她的影子隨著夜色漸漸消失。與此同時,夫人居住的魚軒被比作海,與月亮遙相呼應。雙劍象征著離別,夫人所喜愛的桐樹也因離別而逐漸凋謝。夕陽迷失在隴隧中,秋雨中笛簫的聲音響起,表達出夫人的思念和悲傷之情。詩末提到夫人無法再看到畫翣中的自己,銘旌也已經渡過橋回去了,這表明夫人已經離開人世,歸于塵土。
賞析:
這首詩以空靈而唯美的形式展現了悲傷與離別之情。魚軒海上的景象與鸞影月亮形成了宛如夢境般的畫面,令人產生無盡的遐想和聯想。詩人運用意象的手法,將自然景物與情感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詩歌具有了深厚的情感內涵。魏國夫人柳氏的離別成為了整首詩的主題,在描繪離別的同時,也傳遞了詩人對于人生無常和生命脆弱的思考。整首詩構思精巧,用詞簡練,意境深遠,是一首令人陶醉的優美詩篇。
“魚軒海上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n gōng wèi guó fū rén liǔ shì wǎn gē
晉公魏國夫人柳氏挽歌
yú xuān hǎi shàng yáo, luán yǐng yuè zhōng xiāo.
魚軒海上遙,鸞影月中銷。
shuāng jiàn lái shí hé, gū tóng qù rì diāo.
雙劍來時合,孤桐去日凋。
xī yáng mí lǒng suì, qiū yǔ yàn jiā xiāo.
夕陽迷隴隧,秋雨咽笳簫。
huà shà wú liú yǐng, míng jīng yǐ dù qiáo.
畫翣無留影,銘旌已度橋。
“魚軒海上遙”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