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已收遺藁”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電已收遺藁”全詩
電已收遺藁,云方鎖暮鐘。
木碑無世次,石洞斷人蹤。
此士何曾死,林深不可逢。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幽居寺》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幽居寺》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居寺》中文譯文:
相傳有一位儒者,
隱居于茲峰的唐季。
他的來信已經收到,
云彩正將暮鐘鎖住。
木碑上沒有姓名排次,
石洞里斷絕了人的蹤跡。
這位士人是否曾經去世,
茂密的林木里無法遇見。
詩意和賞析:
《幽居寺》描述了一位隱居于幽靜寺廟的儒者。詩中提到了一些元素,如云彩、暮鐘、木碑、石洞和茂密的林木,用以刻畫這個幽靜的環境。詩詞表達了一種寂靜、孤獨和隱逸的氛圍。
詩中的儒者唐季隱居于茲峰,茲峰是一個地名,可能指的是一座山峰。他的來信已經被收到,暮鐘即將敲響,這些描寫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儒者的孤獨。木碑上沒有世系排次,石洞里斷絕了人的蹤跡,這表明儒者的存在已經很久,甚至已經遠去,無法被追溯。
整首詩以幽靜、隱逸的環境為背景,通過描寫儒者的隱居生活,表達了對于安靜、孤獨的追求。儒者選擇隱居于幽靜的寺廟,遠離塵囂喧囂,融入自然之中。他與世隔絕,與人斷絕聯系,深藏于茂密的林木之間,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
《幽居寺》描繪了一種隱逸生活的理想境界,表達了對于人世煩囂的厭倦,以及對自由、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于隱居生活的思考和追求,給人一種恬靜、深遠的感受,讓讀者在喧囂的世界中感受到一絲寧靜和思考的空間。
“電已收遺藁”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ōu jū sì
幽居寺
xiāng chuán yǒu rú zhě, táng jì yǐn zī fēng.
相傳有儒者,唐季隱茲峰。
diàn yǐ shōu yí gǎo, yún fāng suǒ mù zhōng.
電已收遺藁,云方鎖暮鐘。
mù bēi wú shì cì, shí dòng duàn rén zōng.
木碑無世次,石洞斷人蹤。
cǐ shì hé zēng sǐ, lín shēn bù kě féng.
此士何曾死,林深不可逢。
“電已收遺藁”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