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取儒先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博取儒先說”全詩
博取儒先說,尤深道德經。
族通艾軒譜,葬得竹溪銘。
愁絕蟆陵路,哀笳不忍聽。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挽惠安林丞》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挽惠安林丞》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策名迫榆景,
謝病去松廳。
博取儒先說,
尤深道德經。
族通艾軒譜,
葬得竹溪銘。
愁絕蟆陵路,
哀笳不忍聽。
詩意:
詩中描述了詩人劉克莊挽詞的情景。詩人策馬在榆樹下駐足,欣賞榆樹的美景,但由于疾病的緣故,他告別了松廳(即官署)的職務。他廣泛涉獵儒家經典,特別是對《道德經》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族譜中記錄了他的家族榮譽,他希望能在竹溪留下銘文,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然而,他的心情沉重,愁苦填滿了他走在蟆陵路上的心田,悲傷的笳聲令人難以忍受。
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劉克莊面對離別和生活困境時的心境。首先,他用"策名迫榆景"來形容自己駐足榆樹下,享受美景的情景。這里的"策名"指的是劉克莊的官職,"榆景"則是指榆樹的美景。然而,接下來的"謝病去松廳"表明他因為疾病而辭去了在松廳的職務,暗示著他離別官場的苦悶之情。
接著,詩人提到自己廣泛涉獵儒家經典,特別是深入研究了《道德經》,這表明他對儒家學說和道德倫理有著深厚的造詣。他希望自己的家族榮譽能被記錄在族譜中,同時也希望能在竹溪留下銘文,以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追思。
然而,詩詞的最后兩句卻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愁苦和悲傷。"愁絕蟆陵路,哀笳不忍聽"形象地描繪了他沉重的心情和悲傷的狀態。"愁絕"表達了他憂慮的心情,"蟆陵路"則象征著離別的道路上的孤獨和沉思。"哀笳"指的是哀樂的笛聲,詩人表示自己無法忍受那悲傷的音樂。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和困境中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他對家族和道德的關注,以及他在離別的路上所感受到的愁苦和悲傷。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情感的手法,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具有一定的抒情意味。
“博取儒先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huì ān lín chéng
挽惠安林丞
cè míng pò yú jǐng, xiè bìng qù sōng tīng.
策名迫榆景,謝病去松廳。
bó qǔ rú xiān shuō, yóu shēn dào dé jīng.
博取儒先說,尤深道德經。
zú tōng ài xuān pǔ, zàng dé zhú xī míng.
族通艾軒譜,葬得竹溪銘。
chóu jué má líng lù, āi jiā bù rěn tīng.
愁絕蟆陵路,哀笳不忍聽。
“博取儒先說”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