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逃學頻來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兒時逃學頻來此”全詩
因漉戲魚群下水,緣敲響石斗登峰。
熟知舊事惟鄰叟,催去韶華是暮鐘。
畢竟世間何物壽,寺前雷仆百年松。
分類:
作者簡介(劉克莊)

劉克莊(1187~1269) 南宋詩人、詞人、詩論家。字潛夫,號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壇領袖,辛派詞人的重要代表,詞風豪邁慷慨。在江湖詩人中年壽最長,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辭賦創作,提出了許多革新理論。
《烏石山》劉克莊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石山》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我的童年時代,我頻繁地逃學來到烏石山,一次次地重返這個地方,追尋著留下的足跡。因為在這里捕魚,我才開始喜歡上了打漁的樂趣;因為敲響石斗,我才登上了這座山峰。只有鄰居老人才真正了解我過去的事情,他催促著我離開青春年華,因為時光如逝的鐘聲一樣匆匆。終究在世間,沒有什么事物是長壽的,寺廟前的那棵百年松樹倒在雷聲中。
詩意:
《烏石山》通過描繪詩人兒時逃學頻繁造訪的烏石山,表達了對童年時光的追憶和對人生流轉的思考。詩人通過烏石山中的各種經歷,展示了他與自然的親密關系和對生活的體驗。詩人認識到時光匆匆流逝,青春年華轉瞬即逝,而壽命有限,一切都會有終結。
賞析:
《烏石山》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述了詩人在烏石山度過的童年時光。詩中的烏石山成為了詩人回憶與思考的源泉,同時也象征著詩人生命中的重要經歷和感悟。詩人通過烏石山中的逃學、捕魚、敲響石斗等情節,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中美好瞬間的感激。然而,詩人也意識到光陰易逝,時光如鐘聲般匆匆流逝,人生終有盡頭。寺前的百年松樹倒在雷聲中,寓意著萬物皆有生老病死的命運。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烏石山和詩人的親身經歷,表達了對青春歲月的回憶和對命運無常的思考。它呈現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感知和對生命短暫性的認識,使人們在閱讀中不禁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同時,詩中的烏石山也具有情感共鳴的力量,喚起讀者對童年時光和人生旅程的思考和回憶。
“兒時逃學頻來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shí shān
烏石山
ér shí táo xué pín lái cǐ, yī yī zhòng xún jǐn yǒu zōng.
兒時逃學頻來此,一一重尋盡有蹤。
yīn lù xì yú qún xià shuǐ, yuán qiāo xiǎng shí dòu dēng fēng.
因漉戲魚群下水,緣敲響石斗登峰。
shú zhī jiù shì wéi lín sǒu, cuī qù sháo huá shì mù zhōng.
熟知舊事惟鄰叟,催去韶華是暮鐘。
bì jìng shì jiān hé wù shòu, sì qián léi pū bǎi nián sōng.
畢竟世間何物壽,寺前雷仆百年松。
“兒時逃學頻來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