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云去雨春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隨云去雨春田”全詩
當使川流應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淵。
民憂不見堯咨日,地礙何由禹鑿穿。
何惜臥龍無意思,不隨云去雨春田。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觀水》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觀水》是宋代詩人王令所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觀水》中文譯文:
細如蝦蚓足留連,
大可蛟鯨出自然。
當使川流應到海,
只今坎止亦成淵。
民憂不見堯咨日,
地礙何由禹鑿穿。
何惜臥龍無意思,
不隨云去雨春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水流的景象,并通過水流的變化抒發了對時代變遷和人生困境的思考。
詩的第一句寫道:“細如蝦蚓足留連”,形容水流細小而緩慢,如同蝦和蚯蚓的步履般緩慢。這句意味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常常被瑣碎的事物所困擾,無法自拔。
第二句說:“大可蛟鯨出自然”,意味著水的力量和廣闊。蛟和鯨是水中巨大的生物,它們自然而然地游動,展示了水流的強大和自然的力量。
接下來的兩句是:“當使川流應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淵。”這是對水流的期望和失望的描述。川流應該順勢而下,最終匯入大海,但現在卻停滯不前,變成了一個小淵池。這也可以理解為對時代進步的期待,但現實中的困境和障礙使得進步變得艱難。
下一句寫道:“民憂不見堯咨日,地礙何由禹鑿穿。”這句表達了對治理者的懷念和對困境的感嘆。堯是傳說中的圣人,他以智慧和仁德治理天下,但現實中的統治者卻無法解決人民的憂慮。禹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他開鑿河道,解決了洪水問題,但現實中的困境卻無法通過人力來改變。
最后兩句寫道:“何惜臥龍無意思,不隨云去雨春田。”這句表達了對有才華但無為的人的遺憾和惋惜。臥龍是杰出的人才,但他沒有機會施展才華,沒有隨著云雨(機遇)去為人民謀福祉。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描繪水流的景象為線索,通過對水流的比喻和對時代困境的思考,表達了對時代變遷、人生困境和人才的思索和感慨。它呈現了一種對現實的痛苦和對理想的追求,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不隨云去雨春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ān shuǐ
觀水
xì rú xiā yǐn zú liú lián, dà kě jiāo jīng chū zì rán.
細如蝦蚓足留連,大可蛟鯨出自然。
dāng shǐ chuān liú yīng dào hǎi, zhǐ jīn kǎn zhǐ yì chéng yuān.
當使川流應到海,只今坎止亦成淵。
mín yōu bú jiàn yáo zī rì, dì ài hé yóu yǔ záo chuān.
民憂不見堯咨日,地礙何由禹鑿穿。
hé xī wò lóng wú yì sī, bù suí yún qù yǔ chūn tián.
何惜臥龍無意思,不隨云去雨春田。
“不隨云去雨春田”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