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才術老經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才術老經綸”全詩
況逢堯舜登賢日,不復伊周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聞風猶足警斯民。
九門無謁天旒邃,何惜長令仕為貧。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贈王介甫》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王介甫》
當世胸懷萬古淳,
平生才術老經綸。
況逢堯舜登賢日,
不復伊周望古人。
得志定知移弊俗,
聞風猶足警斯民。
九門無謁天旒邃,
何惜長令仕為貧。
中文譯文:
在這個時代,胸懷寬廣,傳承至今的道德純正;
一生都致力于才能和技藝,經驗豐富。
何況目睹著堯、舜等圣賢的光輝日子,
不再像伊、周那樣仰望古人。
實現志向后才能明白改變陳規俗套的重要,
聽到風聲也足以警醒人民。
九重宮門無法進謁天子,皇帝的尊崇高不可及,
但又何妨長期守志,寧愿貧窮也不愿追求權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王令所寫,題為《贈王介甫》。詩人表達了自己對王介甫的贊美和思考,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態度。
王令在詩中稱頌了王介甫的胸懷寬廣和道德純正,他的才能和經驗豐富。詩人認為,王介甫的地位和功績已經超越了古代的圣賢,不再需要像伊、周那樣仰望古人。
詩人進一步提到,實現自己的志向后,才能真正理解改變陳規俗套的重要性,并且他的言行也能夠喚醒人民的警覺。這里可以看出,王令對于改革社會風氣、提升人民素質的追求和期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個人追求和社會價值的思考。九重宮門象征著皇權的高度,普通人無法進入其中,但詩人認為守持自己的志向、拒絕追逐權貴地位并不可惜,寧愿貧窮也不愿意為了權勢而放棄自己的原則和人格。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王介甫的贊美和對社會的思考。通過對王介甫的稱頌,詩人呼喚人們應該以道德和才能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而不是僅僅看重權勢和地位。詩中所表達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也給當代人以啟示和思考。
“平生才術老經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wáng jiè fǔ
贈王介甫
dāng shì xiōng huái wàn gǔ chún, píng shēng cái shù lǎo jīng lún.
當世胸懷萬古淳,平生才術老經綸。
kuàng féng yáo shùn dēng xián rì, bù fù yī zhōu wàng gǔ rén.
況逢堯舜登賢日,不復伊周望古人。
dé zhì dìng zhī yí bì sú, wén fēng yóu zú jǐng sī mín.
得志定知移弊俗,聞風猶足警斯民。
jiǔ mén wú yè tiān liú suì, hé xī zhǎng lìng shì wèi pín.
九門無謁天旒邃,何惜長令仕為貧。
“平生才術老經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