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來客況無他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秋來客況無他異”全詩
終看世態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歸。
廊廟得逢應有義,草茅雖老尚知非。
秋來客況無他異,時向西風誦式微。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奉寄崔伯易》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奉寄崔伯易》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功業嘗聞亦有時,
可能天命出依違。
終看世態真何道,
不得吾心自合歸。
廊廟得逢應有義,
草茅雖老尚知非。
秋來客況無他異,
時向西風誦式微。
中文譯文:
曾經聽聞有時候,功業也會受到命運的影響。
最終看透了世俗的真相,不再追求與自己內心的契合。
在廟堂之中,只有遇到應有的義士,
草茅雖然老朽,但仍能辨別是非。
秋天來臨,客人們都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逐漸式微的時候,正逢西風吹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功業和命運的思考,以及對世俗的看透和內心的歸屬感。作者認為,即使是努力和奮斗,也可能受到命運的制約和干擾。他覺得人們應該看清世間的真相,不再追求與自己內心的契合,從而擺脫世俗的束縛。
在廟堂之中,只有遇到真正有道德和義氣的人才能得到認可和尊重。即使是草茅,雖然年老,但仍然能夠辨別是非,顯示出一種內在的洞察力。作者通過這樣的描寫,暗示人們應該保持自己的良知和清醒,不被外界的誘惑和腐敗所動搖。
在詩的結尾,作者以秋天來臨的景象來象征時光逝去,人事漸行漸遠。客人們都變得平凡無奇,再也沒有什么特別之處。這是對時光流轉和人事更替的描繪,也暗示著人們的功業和價值會逐漸式微。西風吹拂,不僅帶來了秋天的涼意,也象征著事物的衰落和消逝。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功業、命運、世俗和內心歸屬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它呈現了一種超越世俗的思想境界,鼓勵人們保持清醒和正直,追求內心的真實和自由。
“秋來客況無他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jì cuī bó yì
奉寄崔伯易
gōng yè cháng wén yì yǒu shí, kě néng tiān mìng chū yī wéi.
功業嘗聞亦有時,可能天命出依違。
zhōng kàn shì tài zhēn hé dào, bù dé wú xīn zì hé guī.
終看世態真何道,不得吾心自合歸。
láng miào dé féng yīng yǒu yì, cǎo máo suī lǎo shàng zhī fēi.
廊廟得逢應有義,草茅雖老尚知非。
qiū lái kè kuàng wú tā yì, shí xiàng xī fēng sòng shì wēi.
秋來客況無他異,時向西風誦式微。
“秋來客況無他異”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