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留余地許相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好留余地許相依”全詩
誰與跖徒爭有道,好思吾黨共言歸。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余地許相依。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寄介甫》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寄介甫》是一首宋代王令創作的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天門廉陛郁巍巍,
勢利寧無淡泊譏。
誰與跖徒爭有道,
好思吾黨共言歸。
古人踽踽今何取,
天下滔滔昔已非。
終見乘桴去滄海,
好留余地許相依。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風氣和自己所處境遇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前兩句寫道:“天門廉陛郁巍巍,勢利寧無淡泊譏。”這里的“天門”指的是朝廷,而“廉陛”則指官場,表明官場的氣氛壓抑而沉重。作者感慨現實社會的勢利和浮躁,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很難有人能夠保持淡泊和純粹的追求。
接下來的兩句“誰與跖徒爭有道,好思吾黨共言歸。”指出了作者自己的心境和追求。這里的“跖徒”指的是跖宿,是古代傳說中的一個人物,代表著堅持正道和追求真理的人。作者希望能夠與這樣的人一起,共同追求真理和理想,回歸自己的黨派(可能指的是同道或志同道合之人)。
接下來的兩句“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表達了作者對時代變遷和人事滄桑的感嘆。作者思考著古人曾經孤身一人在歷史長河中追求理想,而現在的時代已經變得繁華和喧囂,已經與古人的追求有所不同。
最后兩句“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余地許相依。”表明了作者的決心。他決定離開現實的塵囂,追隨古人的榜樣,去追尋更高的境界和理想的歸宿,同時也希望留下一些余地,與志同道合的人相依為伴。
總的來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虛榮和浮躁的失望,同時又表達了追求真理和理想的決心和向往。作者通過對古人的思索和自己的選擇,表達了對于純粹和淡泊生活的追求,展示了對于人生價值和境界的思考。
“好留余地許相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jiè fǔ
寄介甫
tiān mén lián bì yù wēi wēi, shì lì níng wú dàn bó jī.
天門廉陛郁巍巍,勢利寧無淡泊譏。
shuí yǔ zhí tú zhēng yǒu dào, hǎo sī wú dǎng gòng yán guī.
誰與跖徒爭有道,好思吾黨共言歸。
gǔ rén jǔ jǔ jīn hé qǔ, tiān xià tāo tāo xī yǐ fēi.
古人踽踽今何取,天下滔滔昔已非。
zhōng jiàn chéng fú qù cāng hǎi, hǎo liú yú dì xǔ xiāng yī.
終見乘桴去滄海,好留余地許相依。
“好留余地許相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