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尚華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萬物尚華榮”全詩
忽忽自北至,歲月令人驚。
雖云一草死,萬物尚華榮。
誰能當此時,嘆息微陰生。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東城》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東城》
昔予出東城,
初見壟上耕。
忽忽自北至,
歲月令人驚。
雖云一草死,
萬物尚華榮。
誰能當此時,
嘆息微陰生。
中文譯文:
曾經我走出東城,
初次見到農田上的耕作。
突然,自北方來到,
歲月令人驚嘆。
盡管一片草木凋零,
萬物依然繁華盛放。
誰能在此時刻,
感嘆微小陰影的誕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王令在東城的一次經歷,他看到了壟上的耕作,感嘆時間的流轉和歲月的無情。詩人觀察到一片草木的凋零,但也意識到即使在草木凋零的背后,大自然依然生機勃勃,萬物依舊繁榮。這啟示了詩人對生命和自然循環的深刻思考。
詩中的東城可以被視為一個象征,代表著人們生活的地方,而農田上的耕作則象征著生命的循環和勞動的辛勤。通過對東城的描述和對自然景觀的觀察,詩人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無常的感慨,并對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界的美麗表示贊嘆。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微妙的反思。詩人問道,誰能在這個時刻領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暫,感嘆微小的陰影即將誕生。這或許是一種對人生的思考,人們應當珍惜生命,感受其中的微妙變化和短暫的美好。
《東城》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和時間流逝的描繪,表達了對生命的短暫和自然界的循環的思考。詩人王令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喚起讀者對生命的珍視和對自然美的贊嘆,引導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萬物尚華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chéng
東城
xī yǔ chū dōng chéng, chū jiàn lǒng shàng gēng.
昔予出東城,初見壟上耕。
hū hū zì běi zhì, suì yuè lìng rén jīng.
忽忽自北至,歲月令人驚。
suī yún yī cǎo sǐ, wàn wù shàng huá róng.
雖云一草死,萬物尚華榮。
shuí néng dāng cǐ shí, tàn xī wēi yīn shēng.
誰能當此時,嘆息微陰生。
“萬物尚華榮”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