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何似喜非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人言何似喜非非”全詩
吾病未能終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況當天下難能地,欲撥憸人未發機。
要格君心是知術,不然應合買山歸。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靡靡》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靡靡》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源源世俗尚依違,
靡靡風流日正微。
吾病未能終是是,
人言何似喜非非。
況當天下難能地,
欲撥憸人未發機。
要格君心是知術,
不然應合買山歸。
中文譯文:
世間的風尚規范仍然背離著本真的道德準則,
虛無飄渺的風雅生活漸漸式微。
我那病痛未能終結,不斷地反復,
人們的言談舉止為何如此虛偽。
況且在如今的社會環境中,難得真心相待,
渴望改變虛偽的人們尚未有所作為。
要想觸動你心靈深處的真知灼見,
否則只能歸隱山野,遠離塵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世風日漸低落、道德規范逐漸疏離的感慨與憂慮。作者覺得現實社會的風尚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偏離了傳統的道德準則,導致風雅的生活方式逐漸式微,代之以虛無飄渺的風流日常。作者自身的病痛也在不斷地反復,無法得到徹底的康復。人們的言談舉止也變得虛偽,不真實,讓作者感到困惑和失望。
在如此現實的社會環境下,真心相待的人變得難以找到,渴望改變當前虛偽狀態的人們也未能有所作為。詩中的“撥憸人未發機”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激起那些還沒有行動起來的人們的思考和行動。他希望能夠觸動讀者內心深處的真知灼見,引發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和關注。
最后兩句“要格君心是知術,不然應合買山歸”,表達了作者對于讀者的期望。他希望讀者能夠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以及真正理解和掌握真知的智慧。否則,只能選擇隱居山野,遠離紛擾的塵世。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社會道德淪喪、人際關系虛偽的憂慮和對于真實和純粹生活的向往。通過對現實的批判和對讀者的期望,展現了作者對于社會的思考和對于人性的探索。
“人言何似喜非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ǐ mǐ
靡靡
yuán yuán shì sú shàng yī wéi, mǐ mǐ fēng liú rì zhèng wēi.
源源世俗尚依違,靡靡風流日正微。
wú bìng wèi néng zhōng shì shì, rén yán hé sì xǐ fēi fēi.
吾病未能終是是,人言何似喜非非。
kuàng dàng tiān xià nán néng dì, yù bō xiān rén wèi fā jī.
況當天下難能地,欲撥憸人未發機。
yào gé jūn xīn shì zhī shù, bù rán yīng hé mǎi shān guī.
要格君心是知術,不然應合買山歸。
“人言何似喜非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