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萬事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門萬事非”全詩
親識久相遠,與世絕吊賀。
適時既非謀,接俗益加惰。
外物等不來,何必問客過。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出門》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出門》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出門萬事非,聊復閉關坐。
親識久相遠,與世絕吊賀。
適時既非謀,接俗益加惰。
外物等不來,何必問客過。
中文譯文:
離開家門,萬事皆非,只能悶在家中。
親朋好友久未相見,與社會疏遠無人問候。
適時的機緣并非我所策劃,融入世俗只會更加懶散。
外界的誘惑與變化都與我無關,何必擔心客人的過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王令對離家外出的感慨和對世俗紛擾的思考。首先,詩中的"出門"象征著脫離家庭和安逸的環境,進入外界的喧囂和繁忙。作者卻認為,出門以后,所面對的一切都不如自己閉門思過般寧靜,因此選擇宅在家中。
其次,詩中提到親朋好友久未相見,與社會疏遠無人問候。這表明作者在獨處的狀態下,與親友之間的聯系逐漸疏遠,與世隔絕,沒有人來關心和問候他。這種疏離感讓作者更加徹底地遠離了喧囂的世俗社會。
接著,作者認為自己所處的狀態并非出于主動策劃,而是被迫適應了這種與社會隔絕的生活方式。因此,他覺得自己逐漸變得懶散,對世俗的接觸越來越少,對外界的變化也不再關心。
最后,詩中表達了作者對外界的漠不關心。他認為外界的事物并不會主動來找他,也不必過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這種態度體現了作者對世俗浮華的冷漠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對外界的疏離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心態。作者選擇閉關自守,遠離世俗的喧囂,以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獨立。這種態度對于當時宋代社會的繁榮與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展示了王令對于人生追求的一種思考和態度。
“出門萬事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mén
出門
chū mén wàn shì fēi, liáo fù bì guān zuò.
出門萬事非,聊復閉關坐。
qīn shí jiǔ xiāng yuǎn, yǔ shì jué diào hè.
親識久相遠,與世絕吊賀。
shì shí jì fēi móu, jiē sú yì jiā duò.
適時既非謀,接俗益加惰。
wài wù děng bù lái, hé bì wèn kè guò.
外物等不來,何必問客過。
“出門萬事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