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身得與圣賢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身得與圣賢終”全詩
何日能無寒餓役,此身得與圣賢終。
人生汲汲須高致,世態渾渾未易窮。
安得相逢共相語,荒城回首又春風。
分類:
作者簡介(王令)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強顏寄任道子權》王令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強顏寄任道子權》
朝代:宋代
作者:王令
強顏求世亦何從,甔石時時得復空。
何日能無寒餓役,此身得與圣賢終。
人生汲汲須高致,世態渾渾未易窮。
安得相逢共相語,荒城回首又春風。
中文譯文:
勉強面對世俗又有何用,空空地拾取甘蔗石。
何時能夠擺脫貧困和饑餓的苦役,使我這身軀與圣賢同歸。
人生急切需要追求卓越,世態繁雜難以窮盡。
能否有機會相遇并共同交談,回首望見荒涼的城市又被春風吹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王令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的"強顏求世"意味著作者被迫以勉強的姿態應對世俗的壓力和困境,但他意識到這種方式并不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成就。"甔石"指的是在貧瘠的土地上采摘甘蔗,意味著艱辛的生活和微薄的收入。作者渴望能夠擺脫貧困和饑餓的困擾,與圣賢一樣實現人生的價值和境界。
詩的下半部分,作者表達了對高尚境界的向往和對現實世態的擔憂。他認為人生應該追求卓越,但現實社會的繁雜和復雜使這成為一種困難。作者希望能夠有機會與志同道合的人相遇,共同交流心靈的聲音。最后,他回首望見荒涼的城市,卻又感受到了春風的氣息,這是一種希望和新的開始的象征。
這首詩詞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反思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了作者對于個體命運和社會境遇的思考。同時,詩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給人以深刻的感受,使讀者能夠共鳴并思考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此身得與圣賢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iǎng yán jì rèn dào zǐ quán
強顏寄任道子權
qiǎng yán qiú shì yì hé cóng, dān shí shí shí dé fù kōng.
強顏求世亦何從,甔石時時得復空。
hé rì néng wú hán è yì, cǐ shēn dé yǔ shèng xián zhōng.
何日能無寒餓役,此身得與圣賢終。
rén shēng jí jí xū gāo zhì, shì tài hún hún wèi yì qióng.
人生汲汲須高致,世態渾渾未易窮。
ān dé xiāng féng gòng xiāng yǔ, huāng chéng huí shǒu yòu chūn fēng.
安得相逢共相語,荒城回首又春風。
“此身得與圣賢終”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