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幾寒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知幾寒溫”全詩
禪流打包去,舊日單寮存。
堂堂十八公,不知幾寒溫。
其誰晤對汝,冷落依頹垣。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當軒。
風聲落天半,似與幽人言。
已矣復焉往,佳哉略無喧。
在昔公擇父,實惟謫仙孫。
讀書廬山中,仰視五老尊。
頭白不歸來,高議排金門。
吾敢效前輩,分應守丘樊。
何憂蕙帳缺,悵望鶴與猿。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山房》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竹樹轉深徑,
茶山給孤園。
禪流打包去,
舊日單寮存。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山房的景象。竹樹環繞著曲折深遠的小徑,茶山為這個孤寂的園子提供了綠意。禪思如流水般打包帶走了,只有舊日的單寮仍然存在。
堂堂十八公,
不知幾寒溫。
其誰晤對汝,
冷落依頹垣。
這里提到了"十八公",指的是公卿高官的身份,但他們不知道曾經經歷了多少寒暑。有人曾經與這些官員交談過,但如今他們冷落地依靠著頹垣。
有客占作室,
此公正當軒。
風聲落天半,
似與幽人言。
有人占據了這個房子,而這位公卿正當中堂。風聲從天上傳來,仿佛在與隱居者交談。
已矣復焉往,
佳哉略無喧。
在昔公擇父,
實惟謫仙孫。
已經過去了,然后又回到了這里,這里美好而寧靜。過去,這位公卿選擇了隱居,他實際上是仙人孫子的后代。
讀書廬山中,
仰視五老尊。
頭白不歸來,
高議排金門。
他在廬山中讀書,仰望著五老尊者(指神話中的五莊觀的五位仙人)。雖然年華已過,他沒有回來,而是在高談闊論地排斥金門之事。
吾敢效前輩,
分應守丘樊。
何憂蕙帳缺,
悵望鶴與猿。
我敢效法前輩,應該守衛著丘樊(指自己的住所)。為何要擔心蕙帳(指宴會)的空缺呢?我只是悵然地望著飛翔的鶴和猴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曾幾對山房生活的向往和思考。他描繪了竹樹和茶山的景色,表達了對禪思與隱居生活的追求。詩中通過描寫堂堂十八公的冷落和自己的孤寂,展現了對名利和人情世故的反思。最后,作者表達了對自己的堅守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希望以古人為榜樣,守護自己的丘樊,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我的實現。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山房的景色和作者的內心體驗,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不知幾寒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fáng
山房
zhú shù zhuǎn shēn jìng, chá shān gěi gū yuán.
竹樹轉深徑,茶山給孤園。
chán liú dǎ bāo qù, jiù rì dān liáo cún.
禪流打包去,舊日單寮存。
táng táng shí bā gōng, bù zhī jǐ hán wēn.
堂堂十八公,不知幾寒溫。
qí shuí wù duì rǔ, lěng luò yī tuí yuán.
其誰晤對汝,冷落依頹垣。
yǒu kè zhàn zuò shì, cǐ gōng zhèng dāng xuān.
有客占作室,此公正當軒。
fēng shēng luò tiān bàn, shì yǔ yōu rén yán.
風聲落天半,似與幽人言。
yǐ yǐ fù yān wǎng, jiā zāi lüè wú xuān.
已矣復焉往,佳哉略無喧。
zài xī gōng zé fù, shí wéi zhé xiān sūn.
在昔公擇父,實惟謫仙孫。
dú shū lú shān zhōng, yǎng shì wǔ lǎo zūn.
讀書廬山中,仰視五老尊。
tóu bái bù guī lái, gāo yì pái jīn mén.
頭白不歸來,高議排金門。
wú gǎn xiào qián bèi, fēn yīng shǒu qiū fán.
吾敢效前輩,分應守丘樊。
hé yōu huì zhàng quē, chàng wàng hè yǔ yuán.
何憂蕙帳缺,悵望鶴與猿。
“不知幾寒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