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中長嘯得石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治中長嘯得石硯”全詩
小試松煤便終日,必知渠是下巖來。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謝寄端硯四首》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謝寄端硯四首》是宋代詩人曾幾的作品。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曾幾對石硯的贊美和對友人的感激之情。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治中長嘯得石硯,
乞與衰翁一笑開。
小試松煤便終日,
必知渠是下巖來。
詩意:
治中:指曾幾的官職,或指官署。長嘯:放聲長笑。
石硯:一種用于寫字的石頭制品,用于磨墨。
乞與:請求給予。
衰翁:指年老體弱的人。
小試松煤:輕輕試墨。
終日:整天。
必知:必定知道。
渠:指石硯。
下巖來:指從山石中取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石硯的珍視和對友人的感激之情。詩人曾幾在官署(治中)中得到了一塊石硯,他高興地放聲長笑,請求將石硯送給年老體弱的友人(衰翁),以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他只是輕輕試了一下松煤磨墨,結果整天都在使用這塊石硯,他相信衰翁一定會知道這塊石硯是從山石中取出的寶貝。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石硯的喜愛和對友情的珍視。詩人將石硯比喻為珍貴的寶物,這種寶物不僅能磨墨寫字,還能傳遞詩人對友人的感激之情。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和對友誼的推崇。
“治中長嘯得石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jì duān yàn sì shǒu
謝寄端硯四首
zhì zhōng cháng xiào dé shí yàn, qǐ yǔ shuāi wēng yī xiào kāi.
治中長嘯得石硯,乞與衰翁一笑開。
xiǎo shì sōng méi biàn zhōng rì, bì zhī qú shì xià yán lái.
小試松煤便終日,必知渠是下巖來。
“治中長嘯得石硯”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