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乏曲生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乏曲生才”全詩
有時聞瀉竹,無路去尋梅。
只欲關門臥,誰能蕩槳來。
辟寒須底物,正乏曲生才。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雪中次韻》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雪中次韻》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積雪何所待,
凍云終未開。
有時聞瀉竹,
無路去尋梅。
只欲關門臥,
誰能蕩槳來。
辟寒須底物,
正乏曲生才。
譯文:
積雪堆積在何處等待,
凍結的云朵終究沒有散開。
有時候聽到竹林的梅花隆冬開放的聲音,
卻沒有路去尋覓它們。
只想關上門臥著,
誰能夠劃船過來呢?
對抗寒冷需要實際的物資,
但我卻正缺乏奇思妙想。
詩意:
《雪中次韻》描繪了一個冬天的孤獨景象。詩人置身于積雪之中,感嘆著雪花和云朵的寒冷,表達了自己無法找到溫暖和尋覓美好事物的無奈心情。詩中的"瀉竹"指的是竹林中水滴下來的聲音,象征春天的到來,而"梅"則象征著寒冷季節中的美麗和希望。然而,詩人卻無法親自去尋找它們,只能閉門思索,期待有人能夠給予他啟示和幫助。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冬天雪中的景象,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渴望。積雪和凍云形容了寒冷的環境,反映了詩人的心境。他渴望聽到竹林中梅花的開放聲音,寄托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然而,他卻無法親自去追尋,只能在寂寥中思索,期待有人能夠給他帶來溫暖和啟示。
詩人最后表達了自己在寒冷中渴望溫暖的心情,希望有人能夠帶來解脫和創造力。他認識到對抗寒冷需要實際的物質基礎,但他也意識到僅有物質還不足以解決問題,還需要才華和創造力的支持。整首詩以寒冷的冬季景象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渴望和追求,給人一種深沉而富有思考的感覺。
“正乏曲生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uě zhōng cì yùn
雪中次韻
jī xuě hé suǒ dài, dòng yún zhōng wèi kāi.
積雪何所待,凍云終未開。
yǒu shí wén xiè zhú, wú lù qù xún méi.
有時聞瀉竹,無路去尋梅。
zhǐ yù guān mén wò, shuí néng dàng jiǎng lái.
只欲關門臥,誰能蕩槳來。
pì hán xū dǐ wù, zhèng fá qū shēng cái.
辟寒須底物,正乏曲生才。
“正乏曲生才”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