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茫茫長發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水茫茫長發興”全詩
云水茫茫長發興,春山疊疊未生愁。
舊時英物馀千載,勝地叢祠尚一丘。
苦雨凄風莫為崇,與君同樂亦同憂。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謁靈康廟》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謁靈康廟》是宋代詩人曾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霄峰外海西頭,
即是衰翁所領州。
云水茫茫長發興,
春山疊疊未生愁。
舊時英物馀千載,
勝地叢祠尚一丘。
苦雨凄風莫為崇,
與君同樂亦同憂。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一個廟宇的景象,以及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自身處境的思考。廟宇位于玉霄峰外的海西頭,被一個年老的官員所管理。周圍云霧茫茫,景色壯美,給人以宏大和興奮之感,春山疊疊,景色壯麗,但尚未產生愁苦之情。廟宇中還保存著古代英雄遺物,叢祠尚在一座小山上,顯示出古代輝煌的痕跡。然而,即使是在凄風苦雨的環境中,這些事物也無法得到崇敬,詩人與他人共同享樂,也同樣共同憂愁。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廟宇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古代輝煌的遺跡。通過對廟宇和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宏偉壯麗的景觀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人也在其中反思了人類文明的興衰和時光的流轉,以及個人在其中的微小和無力。詩人提到的舊時英物和勝地叢祠,暗示著曾經的輝煌已成過去,而現在的環境卻沒有給予這些事物應有的崇敬。最后兩句“與君同樂亦同憂”,表達了詩人對于共同的喜悅和憂愁的共鳴,強調了個人命運與整個世界的相互關聯。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景色和情感,通過景物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和人類命運的思考。同時,詩中還融入了一種對于美景的贊美和對于共同命運的共鳴,使得詩歌更加富有情感和思想內涵。
“云水茫茫長發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líng kāng miào
謁靈康廟
yù xiāo fēng wài hǎi xī tóu, jí shì shuāi wēng suǒ lǐng zhōu.
玉霄峰外海西頭,即是衰翁所領州。
yún shuǐ máng máng cháng fà xìng, chūn shān dié dié wèi shēng chóu.
云水茫茫長發興,春山疊疊未生愁。
jiù shí yīng wù yú qiān zǎi, shèng dì cóng cí shàng yī qiū.
舊時英物馀千載,勝地叢祠尚一丘。
kǔ yǔ qī fēng mò wèi chóng, yǔ jūn tóng lè yì tóng yōu.
苦雨凄風莫為崇,與君同樂亦同憂。
“云水茫茫長發興”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