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散吏寄郊坰”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為散吏寄郊坰”全詩
病著不能朝帝所,老來只合奉祠庭。
繡衣玉節官仍作,流水桃花路再經。
洞口故人應問我,淹留何處發星星。
分類:
作者簡介(曾幾)
曾幾(1085--1166)中國南宋詩人。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曾幾學識淵博,勤于政事。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志銘》,稱他“治經學道之余,發于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后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閑雅清淡。五、七言律詩講究對仗自然,氣韻疏暢。古體如《贈空上人》,近體詩如《南山除夜》等,均見功力。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四庫全書》有《茶山集》8卷,輯自《永樂大典》。
《聞降湖北提鹽》曾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聞降湖北提鹽》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曾幾。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為散吏寄郊坰,
三見南山木葉零。
病著不能朝帝所,
老來只合奉祠庭。
繡衣玉節官仍作,
流水桃花路再經。
洞口故人應問我,
淹留何處發星星。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曾幾作為一名散官(無官無職的官員)被流放到湖北地區提鹽的感受和心情。詩中描述了他在鄉間的寂寥生活和對自然景物的感慨。作者因病無法進京朝見皇帝,只能在老年時光里恭敬地侍奉祠庭。他穿著華麗的衣袍,手持玉節,仍然保留著官員的儀態,沿著流水和桃花盛開的路再次行進。在洞口,他期待著故友的問候,思考著自己流落何處,心中的星星是否還會閃耀。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述作者被貶謫的境況和內心的感受,展現了他對生活的思考和對命運的領悟。詩中表達了對官員身份的懷念和對過去榮耀的留戀,同時也透露出對自然與人情的熱愛和對友情的期盼。
詩中所提到的南山、木葉、流水、桃花等自然景物,以及繡衣、玉節等官員的象征,都增添了詩詞的意境和情感。作者以簡潔的語言描繪出自己的遭遇和心境,給人一種深沉而憂郁的感覺。
整首詩詞通過對流放生活和內心感受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命運的無奈和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同時也透露出對友情和溫暖的期待。這種寄托情感的表達讓人感受到生活的辛酸與無常,以及對希望和人情的堅持。
“一為散吏寄郊坰”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jiàng hú běi tí yán
聞降湖北提鹽
yī wèi sàn lì jì jiāo jiōng, sān jiàn nán shān mù yè líng.
一為散吏寄郊坰,三見南山木葉零。
bìng zhe bù néng cháo dì suǒ, lǎo lái zhǐ hé fèng cí tíng.
病著不能朝帝所,老來只合奉祠庭。
xiù yī yù jié guān réng zuò, liú shuǐ táo huā lù zài jīng.
繡衣玉節官仍作,流水桃花路再經。
dòng kǒu gù rén yīng wèn wǒ, yān liú hé chǔ fā xīng xīng.
洞口故人應問我,淹留何處發星星。
“一為散吏寄郊坰”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