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巖千尺坐高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碧巖千尺坐高松”全詩
記得舊山曾此夕,碧巖千尺坐高松。
望外物容澄似水,坐中秋力凜如刀。
此身直愿乘雙翼,飛上三峰第一高。
分類:
《中秋月》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秋月》是宋代文同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秋月
隔林滟滟生寒浪,
倚漢岧岧數亂峰。
記得舊山曾此夕,
碧巖千尺坐高松。
望外物容澄似水,
坐中秋力凜如刀。
此身直愿乘雙翼,
飛上三峰第一高。
中文譯文:
月亮在中秋之夜的光芒,透過樹林的縫隙,泛起一層層寒冷的波浪。
我倚靠在崇山峻嶺之間,數數那些參差不齊的山峰。
我記得以前在故鄉的山上,也曾經度過這樣的夜晚,坐在高聳的碧巖上,千尺高的松樹旁。
望著遠處的景物,它們清晰地映在水面上,就像鏡子一樣。而我坐在這里,中秋的氣勢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
我真心希望自己能夠乘著雙翼,飛到三峰之巔,成為最高的存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中秋之夜的景象,以及詩人對自然景物和人生的思考和向往。詩人通過描寫月亮的光芒透過樹林的情景,營造出一種寒冷的氛圍,同時通過描述崇山峻嶺和高聳的碧巖、千尺高的松樹,表現了大自然的壯麗與高遠。
詩人在描繪景物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渴望。他回憶起自己在故鄉的山上度過的中秋之夜,以及坐在高巖上的情景,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戀。而他對望遠處的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他對自然景色的細膩觀察和感受,同時也突顯了中秋之夜的氣勢和力量。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自身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能夠乘著雙翼,飛到三峰之巔,成為最高的存在。這里的"三峰第一高"可以理解為對卓越和卓越地位的追求,也可以視為對人生理想和追求的象征。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抒發,展示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詩人通過對中秋的描繪,也突出了中秋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的特殊意義,以及人們對美好生活和追求卓越的向往。
“碧巖千尺坐高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ng qiū yuè
中秋月
gé lín yàn yàn shēng hán làng, yǐ hàn tiáo tiáo shù luàn fēng.
隔林滟滟生寒浪,倚漢岧岧數亂峰。
jì de jiù shān céng cǐ xī, bì yán qiān chǐ zuò gāo sōng.
記得舊山曾此夕,碧巖千尺坐高松。
wàng wài wù róng chéng shì shuǐ, zuò zhōng qiū lì lǐn rú dāo.
望外物容澄似水,坐中秋力凜如刀。
cǐ shēn zhí yuàn chéng shuāng yì, fēi shàng sān fēng dì yī gāo.
此身直愿乘雙翼,飛上三峰第一高。
“碧巖千尺坐高松”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