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慚無才動有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常慚無才動有權”全詩
養成答颯人應笑,學得支離自謂賢。
三館舊游層漢上,一麾今守亂峰前。
幸逢別駕如張軌,免對蘇章說二天。
分類:
《寄張郎中》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寄張郎中》
常慚無才動有權,
十年鄉里但留連。
養成答颯人應笑,
學得支離自謂賢。
三館舊游層漢上,
一麾今守亂峰前。
幸逢別駕如張軌,
免對蘇章說二天。
中文譯文:
常常自愧無才而受到權勢的推動,
十年來一直在鄉間徘徊。
養成了回答時飄逸的風格,應該成為他人的笑柄,
學到了支離破碎的知識,自以為是聰明。
曾經游歷過三館的古跡,登上過層層建筑的漢階,
現在只能呼叫一聲,守在亂峰前。
幸運地遇到了像張軌那樣的貴人,
避免了與蘇章一樣遭受二天的責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同所作,寄給張郎中的一封信。詩人自謙無才卻受到權勢的推動,使他無法安心在鄉間生活,這是他的常態。他自嘲自己的回答風格飄逸,往往成為他人嘲笑的對象,而他學到的知識又經常是零散而無法系統化的,卻自以為是聰明才智。他曾經游歷過三館的古跡,登上過漢階這樣高聳的建筑,但現在只能呼喚一聲,守在亂峰前,表達了他的失意和困境。然而,他幸運地遇到了像張軌這樣的貴人,避免了與蘇章一樣遭受責難和困苦。
整首詩以自嘲和自省為主題,詩人對自己的才能和地位感到不滿,對現實的壓力和局限感到困擾。他表達了自己在權力和知識面前的無力和迷茫,同時也透露出對貴人的渴望和希望。詩人通過詩歌表達了個人情感和社會現實,展示了他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具有一定的抒發情感和批判現實的意味。
“常慚無才動有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zhāng láng zhōng
寄張郎中
cháng cán wú cái dòng yǒu quán, shí nián xiāng lǐ dàn liú lián.
常慚無才動有權,十年鄉里但留連。
yǎng chéng dá sà rén yīng xiào, xué dé zhī lí zì wèi xián.
養成答颯人應笑,學得支離自謂賢。
sān guǎn jiù yóu céng hàn shàng, yī huī jīn shǒu luàn fēng qián.
三館舊游層漢上,一麾今守亂峰前。
xìng féng bié jià rú zhāng guǐ, miǎn duì sū zhāng shuō èr tiān.
幸逢別駕如張軌,免對蘇章說二天。
“常慚無才動有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