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收驥尾”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廣場收驥尾”全詩
廣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
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
分類:
《相和歌辭·從軍行》厲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從軍行》是唐代詩人厲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邊草已經不春天,劍花增加了泥塵。
廣場上收攏著驥尾,清瀚的馬膽畏懼龍鱗。
帆的顏色已經回到越國,松樹的聲音羞于與秦國接觸。
何時能遇到范蠡,到處都是渡河的通道。
詩意:
《從軍行》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描繪了軍隊行進的艱苦與困境,表達了忠誠、奮斗與堅韌的軍人精神。詩中通過對草木、花朵等自然元素的描寫,反映出作戰區域的荒涼和悲壯。
賞析:
1. 詩人運用了寥寥數語,描繪出了邊地的寂寞與荒涼,給人以沉郁之感。
2. “劍花增濘塵,廣場收驥尾”,詩人通過這兩句表達了戰士在行軍過程中劍花增多、驍勇的形象,給人以堅韌不拔的感覺。
3. “清瀚怯龍鱗”,詩人用形象鮮明的比喻,表現出戰馬的威風和戰士的膽識。
4.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通過對帆與松樹的描寫,詩人表達了軍人懷鄉思親的情感,以及戰士們面對秦敵時的堅定信念。
5. 最后兩句“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表達了對范蠡這位賢人的向往和追求,意味著詩人希望能夠找到能夠渡河的通道,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
總之,《從軍行》通過對軍人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忠誠、堅韌和不畏艱難的軍人精神,具有激勵人心的意義。
“廣場收驥尾”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āng hè gē cí cóng jūn xíng
相和歌辭·從軍行
biān cǎo zǎo bù chūn, jiàn huā zēng nìng chén.
邊草早不春,劍花增濘塵。
guǎng chǎng shōu jì wěi, qīng hàn qiè lóng lín.
廣場收驥尾,清瀚怯龍鱗。
fān sè yǐ guī yuè, sōng shēng yàn bì qín.
帆色已歸越,松聲厭避秦。
jǐ shí féng fàn lǐ, chǔ chù shì tōng jīn.
幾時逢范蠡,處處是通津。
“廣場收驥尾”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五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