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前樹膚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亭前樹膚剝”全詩
飛泉若環佩,萬縷當檐瀉。
坐可脫赤熱,聽宜徹清夜。
亭前樹膚剝,為系行人馬。
分類:
《鳴玉亭籌筆之南》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鳴玉亭籌筆之南》是一首宋代文同所作的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層崖高百尺,亭即層崖下。
飛泉若環佩,萬縷當檐瀉。
坐可脫赤熱,聽宜徹清夜。
亭前樹膚剝,為系行人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名為鳴玉亭的亭子,位于層崖之上。亭子下面是高達百尺的陡峭懸崖。亭子旁邊有一道飛泉,水流像環佩一樣,從亭子的檐口滴落下來。在這里坐下,可以擺脫炎熱的天氣,傾聽清涼的夜晚。亭子前的樹木皮都剝落了,是用來系住行人和馬匹的。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鳴玉亭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宋代詩人的情感和意境。詩中的層崖高百尺和亭子在懸崖下的構造,給人一種高聳入云的感覺,同時也顯示了山水之間的對比。飛泉如佩環般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清新的自然氣息。詩人通過形容在鳴玉亭中坐下可以脫離炎熱,聽到清涼夜晚的聲音,表達了對清涼和寧靜的向往。亭前的樹木皮剝落,為行人和馬匹提供了一個方便的停駐地點,展現了亭子的實用性和功能。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展示了作者對清涼和寧靜的追求,同時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實用功能的體味。這種對自然和生活細節的觀察和感悟,是宋代詩詞創作的特點之一。
“亭前樹膚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íng yù tíng chóu bǐ zhī nán
鳴玉亭籌筆之南
céng yá gāo bǎi chǐ, tíng jí céng yá xià.
層崖高百尺,亭即層崖下。
fēi quán ruò huán pèi, wàn lǚ dāng yán xiè.
飛泉若環佩,萬縷當檐瀉。
zuò kě tuō chì rè, tīng yí chè qīng yè.
坐可脫赤熱,聽宜徹清夜。
tíng qián shù fū bō, wèi xì xíng rén mǎ.
亭前樹膚剝,為系行人馬。
“亭前樹膚剝”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