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稀那更插茱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發稀那更插茱萸”全詩
步蹇強登游藻井,發稀那更插茱萸。
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分類: 九日
《九日》耿湋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中文譯文:
重陽寒寺秋梧滿,
客人在南樓顧老夫。
步履蹣跚卻勇往,
頭發稀疏不插茱萸。
天空飄過千峰雨,
大野上覆新霜無葉。
還想尊中菊花酒,
殷勤有幾次得沽。
詩意和賞析:
《九日》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的景象,把主人公描繪成了一位年邁的老者。詩人通過寺廟里的秋梧、南樓上的客人和重陽的習俗,展現了節日的喜慶和人們敬老的風俗。
詩中的主人公年事已高,步履蹣跚,但內心依然堅強,勇往直前。他的頭發稀疏不再插茱萸,這是因為茱萸是重陽節的花卉,象征祈福和辟邪,插茱萸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但由于年事已高,主人公沒有再插茱萸。這一細節表現了時光的流逝以及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放下繁瑣的事務,更加珍視生活的重要性。
詩中的天空飄過千峰雨,地上蓋滿新霜,表現出深秋的景象。盡管自然界已經進入了寒冷的季節,但人們依然以殷勤的心情,期待著節日中的菊花酒。菊花是重陽節的象征之一,人們會在這一天賞菊,并用菊花釀制菊花酒來慶祝節日。主人公殷勤地期待著菊花酒的醉意,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節日的情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勾勒出重陽節的景象和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和歲月的遷徙。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人傳達了對年老和傳統文化的敬重,賦予了這首詩以深刻的人生哲思。
“發稀那更插茱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rì
九日
chóng yáng hán sì mǎn qiū wú, kè zài nán lóu gù lǎo fū.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
bù jiǎn qiáng dēng yóu zǎo jǐng,
步蹇強登游藻井,
fā xī nà gèng chā zhū yú.
發稀那更插茱萸。
héng kōng guò yǔ qiān fēng chū, dà yě xīn shuāng wàn yè kū.
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
gèng wàng zūn zhōng jú huā jiǔ, yīn qín néng dé jǐ huí gū.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發稀那更插茱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