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發此巾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何發此巾屨”全詩
溪流第索轉,岡勢復回互。
蒼林無春冬,啼鳥常旦暮。
漠漠領頭云,霏霏巖底務。
中間列亭榭,佳景實天付。
物象皆自然,人巧誰能寓。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樂處。
況君弟兄賢,信道各已固。
詩書誨兒侄,觴豆燕逢遇。
敢問彼簪裾,何發此巾屨。
分類:
《王會之秀才山亭》文同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王會之秀才山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文同。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盤盤翠城山,君在城中住。
溪流第索轉,岡勢復回互。
蒼林無春冬,啼鳥常旦暮。
漠漠領頭云,霏霏巖底務。
中間列亭榭,佳景實天付。
物象皆自然,人巧誰能寓。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樂處。
況君弟兄賢,信道各已固。
詩書誨兒侄,觴豆燕逢遇。
敢問彼簪裾,何發此巾屨。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山亭的美景,并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人際關系的思考。下面是這首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詞以描繪山亭的景色為切入點,通過描寫自然景觀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首先描繪了盤繞的翠綠山巒和城市中居住的君主,隨后描述了曲折流淌的溪水和起伏的山勢,展示了自然景觀的變化和多樣性。接著,詩人描述了青蔥的林木和不分春夏的啼鳥,表達了大自然的恒久不變和生生不息。
詩中還描繪了云霧彌漫在山峰之間的景象,以及云霧下巖石的形態。這種景象給人以虛幻、飄渺之感,展示了自然景觀的神秘和變化。詩人通過這些描寫,表達了自然界的奇妙和不可思議之處。
在亭榭之間,美景盡收眼底。詩人認為這些美景都是上天所賜,凡人的智慧和技藝都無法創造出如此壯麗的景象。這種自然景觀的壯美使詩人感到快樂,讓他對人生的意義產生了思考。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朋友、親人以及教育的重視。他贊揚了朋友和兄弟們的才華和品德,認為他們已經堅定地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詩人還提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表示他將會教導自己的子侄們詩書道義,并一起分享美酒和歡樂。最后一句提問詩人所羨慕的朋友們身著華麗的衣裳,卻愿意戴著簡樸的巾屨(古代士人的帽子和鞋子),暗示了詩人對于朋友們高尚品格的贊賞。
總體來說,《王會之秀才山亭》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向往與思考,同時也展示了自然界的壯麗和奇妙之處。
“何發此巾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áng huì zhī xiù cái shān tíng
王會之秀才山亭
pán pán cuì chéng shān, jūn zài chéng zhōng zhù.
盤盤翠城山,君在城中住。
xī liú dì suǒ zhuǎn, gāng shì fù huí hù.
溪流第索轉,岡勢復回互。
cāng lín wú chūn dōng, tí niǎo cháng dàn mù.
蒼林無春冬,啼鳥常旦暮。
mò mò lǐng tóu yún, fēi fēi yán dǐ wù.
漠漠領頭云,霏霏巖底務。
zhōng jiān liè tíng xiè, jiā jǐng shí tiān fù.
中間列亭榭,佳景實天付。
wù xiàng jiē zì rán, rén qiǎo shuí néng yù.
物象皆自然,人巧誰能寓。
fú shēng yù hé shì, yǒu cǐ jí lè chù.
浮生欲何事,有此即樂處。
kuàng jūn dì xiōng xián, xìn dào gè yǐ gù.
況君弟兄賢,信道各已固。
shī shū huì ér zhí, shāng dòu yàn féng yù.
詩書誨兒侄,觴豆燕逢遇。
gǎn wèn bǐ zān jū, hé fā cǐ jīn jù.
敢問彼簪裾,何發此巾屨。
“何發此巾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