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窗報夕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窗報夕霽”全詩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三更樹微搖。
緬懷山中景,茲夕感路遙。
長嘯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夜闌林光發,白露濡青條。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夏夜》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夏夜》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幽窗報夕霽,
微月在屋橑。
手中白羽扇,
共此夜寥寥。
六月天正碧,
三更樹微搖。
緬懷山中景,
茲夕感路遙。
長嘯送行云,
可望不可招。
夜闌林光發,
白露濡青條。
譯文:
靜謐的窗戶映報著夜晚的晴朗,
微小的月亮掛在檐下。
手中拿著白羽扇,
共度這個寂寥的夜晚。
六月的天空湛藍明亮,
午夜時分,樹木微微搖動。
懷念山中的景色,
這個夜晚感受到了漫長的旅途。
長嘯送走云彩,
可望而不可招引。
夜幕降臨,林間的光芒閃耀,
白露滋潤著青色的枝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夏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考和情感。詩人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夜晚的寧靜和神秘感。
詩的開篇,詩人提到了"幽窗報夕霽",窗戶映照著夜晚的晴朗,窗外微小的月亮懸掛在檐下。這個場景給人一種寧靜、清新的感覺。
詩的第二聯,詩人手中拿著白羽扇,與這個夜晚共度時光。白羽扇象征著高雅和清涼,與夜晚的寧靜相得益彰。
接著詩人描繪了六月天的美麗景色,天空湛藍明亮,夜晚的樹木微微搖動。通過細膩的描寫,詩人將讀者帶入了夜晚的自然環境中。
第四聯,詩人回憶起山中的景色,思緒飄忽不定,感受到了漫長的旅途和路途的遙遠。這里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遠方的思念。
接下來的兩聯,詩人用"長嘯送行云"的形象來表達無法招引和挽留的感嘆。夜幕降臨后,林間的光芒閃耀,白露滋潤著青色的枝條,展現了夜晚的美麗和神秘感。
整首詩詞以夏夜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夜晚的寧靜、清涼和神秘感。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對遠方的思念和對自然的贊美之情。整首詩以清新、靜謐的筆觸展現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夏夜的獨特感受。
“幽窗報夕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à yè
夏夜
yōu chuāng bào xī jì, wēi yuè zài wū lǎo.
幽窗報夕霽,微月在屋橑。
shǒu zhōng bái yǔ shàn, gòng cǐ yè liáo liáo.
手中白羽扇,共此夜寥寥。
liù yuè tiān zhèng bì, sān gēng shù wēi yáo.
六月天正碧,三更樹微搖。
miǎn huái shān zhōng jǐng, zī xī gǎn lù yáo.
緬懷山中景,茲夕感路遙。
cháng xiào sòng xíng yún, kě wàng bù kě zhāo.
長嘯送行云,可望不可招。
yè lán lín guāng fā, bái lù rú qīng tiáo.
夜闌林光發,白露濡青條。
“幽窗報夕霽”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