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鬢那可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絲鬢那可避”全詩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
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八音歌》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音歌》是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金章笑鶉衣,
玉堂陋茅茨。
石火不須臾,
白駒隙中馳。
絲鬢那可避,
會當來如期。
竹固不如肉,
飛觴莫辭速。
匏竹且勿喧,
聽我歌此曲。
土花玩四時,
未覺有榮辱。
革木要一聲,
好異乖人情。
木公不可待,
且復舉吾觥。
詩意:
《八音歌》通過描繪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等形象,展示了士人不計較物質貧富、追求內心自由的態度。詩中表達了對人生短暫和物質世界無常的思考,強調了與世無爭、追求自我價值的精神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詩中使用了一系列對比的意象,如金章與笑鶉衣、玉堂與陋茅茨、石火與白駒、竹與肉、土花與榮辱等,通過對比,突出了物質與精神、虛榮與平淡之間的對立。詩人以金章和笑鶉衣所代表的高低貴賤,表現出對社會地位的無所謂態度;以玉堂和陋茅茨所代表的富貴與貧苦,表現出對物質生活的超脫態度。
詩中提到的石火和白駒,形象地描繪了時間的短暫和世事的變遷,強調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絲鬢不可避,會當來如期,傳達了對命運的順從和對未來的期待。
詩的后半部分,以竹和肉、土花和榮辱的對比,表達了對物質享受的淡泊態度。詩人呼吁不要妄自尊大,不要過分追求物質享受,而是應當安靜地聆聽他的歌曲。
最后兩句“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表達了對現實社會乖戾和虛偽之風的不滿,呼喚真誠和純粹的人情。詩人以木公為象征,呼吁不應遲延,而是要及時舉起酒杯,表達自己真摯的情感。
《八音歌》以簡練的語言、對比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表達了對物質世界的超脫和對精神追求的呼喚,展示了陳與義的獨特思想和詩歌才華。
“絲鬢那可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īn gē
八音歌
jīn zhāng xiào chún yī, yù táng lòu máo cí.
金章笑鶉衣,玉堂陋茅茨。
shí huǒ bù xū yú, bái jū xì zhōng chí.
石火不須臾,白駒隙中馳。
sī bìn nà kě bì, huì dāng lái rú qī.
絲鬢那可避,會當來如期。
zhú gù bù rú ròu, fēi shāng mò cí sù.
竹固不如肉,飛觴莫辭速。
páo zhú qiě wù xuān, tīng wǒ gē cǐ qū.
匏竹且勿喧,聽我歌此曲。
tǔ huā wán sì shí, wèi jué yǒu róng rǔ.
土花玩四時,未覺有榮辱。
gé mù yào yī shēng, hǎo yì guāi rén qíng.
革木要一聲,好異乖人情。
mù gōng bù kě dài, qiě fù jǔ wú gōng.
木公不可待,且復舉吾觥。
“絲鬢那可避”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