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不與歲情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詩情不與歲情闌”全詩
怪我問花終不語,須公走馬更來看。
共知浮世悲駒隙,即見平波散芡盤。
得一老兵雖可飲,從今取友要須端。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即席重賦且約再游二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即席重賦且約再游二首》是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詩情不與歲情闌,
春氣猶兼水氣寒。
怪我問花終不語,
須公走馬更來看。
共知浮世悲駒隙,
即見平波散芡盤。
得一老兵雖可飲,
從今取友要須端。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歲月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詩人感嘆自己的詩情與歲月的無情不相符,盡管已是春天,但氣溫仍然寒冷。他感嘆自己曾經問花為何不言,卻沒有得到回答。他希望朋友能夠走馬前來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
詩人認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這種變幻無常令人感到悲傷。他看到了平靜的水面上散開的芡盤,意味著一切都會逝去。雖然他得到了一位老兵的友誼,可以一起共飲,但從現在開始,他要選擇真摯和可靠的朋友。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人際關系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春寒和花的沉默,表達了自己與外界的隔閡和孤獨感。他希望通過與友人共游,能夠找到人生中的真摯情感和穩定支持。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春天寒冷的描繪與詩人內心的溫暖愿望形成鮮明的對照。同時,平波散芡盤的形象象征著世事無常,暗示著詩人對于世事變遷的感慨。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于友誼真誠和穩定性的追求,具有一定的人生哲理。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質樸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時間流逝和人際關系的思考,以及對真摯友誼的向往和追求。
“詩情不與歲情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xí zhòng fù qiě yuē zài yóu èr shǒu
即席重賦且約再游二首
shī qíng bù yǔ suì qíng lán, chūn qì yóu jiān shuǐ qì hán.
詩情不與歲情闌,春氣猶兼水氣寒。
guài wǒ wèn huā zhōng bù yǔ, xū gōng zǒu mǎ gèng lái kàn.
怪我問花終不語,須公走馬更來看。
gòng zhī fú shì bēi jū xì, jí jiàn píng bō sàn qiàn pán.
共知浮世悲駒隙,即見平波散芡盤。
dé yī lǎo bīng suī kě yǐn, cóng jīn qǔ yǒu yào xū duān.
得一老兵雖可飲,從今取友要須端。
“詩情不與歲情闌”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