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物忽分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物忽分散”全詩
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
寒暑送萬古,榮枯各一時。
世紛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山齋》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齋》是宋代文人陳與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夏天郊外綠色已經遍布,
山齋在白天顯得有些遲緩。
云和物體突然分散開,
余暉在藍天下慢慢彎曲。
寒冷和炎熱陪伴著萬古,
榮耀和凋零各有一段時期。
世間的紛爭幸運無法與之比,
我得到的喜悅卻一直擁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身處山齋的景象和自我感悟。夏日郊外綠色已經遍布,這是一幅和諧宜人的自然景觀。然而,山齋卻在白天顯得有些遲緩,暗示著作者的閑適和悠閑的生活態度。
下一句描述了云和物體突然分散開的情景,余暉在藍天下彎曲流動。這種景象給人以寧靜、舒適的感受,也體現了作者與大自然的交融與共鳴。
接下來,詩人通過寒暑和榮枯的對比,表達了時間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寒暑代表了季節更替,而榮枯則是指事物的興衰。詩人明白這些變化是萬古不變的,而人類個體只能在其間稍縱即逝。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世俗紛爭的看法。作者認為世間的紛爭和變遷是暫時的,無法與他所擁有的喜悅相比。這里的"我麈得常持"可以理解為作者寧靜自得的心境和處事態度。
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背景,通過對山齋和自然現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感悟。詩中融入了對時間流轉和世俗紛爭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獨立自主、超脫塵世的精神追求。
“云物忽分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zhāi
山齋
xià jiāo lǜ yǐ biàn, shān zhāi zhòu zì chí.
夏郊綠已遍,山齋晝自遲。
yún wù hū fēn sǎn, yú bì mù wēi yí.
云物忽分散,余碧暮逶迤。
hán shǔ sòng wàn gǔ, róng kū gè yī shí.
寒暑送萬古,榮枯各一時。
shì fēn xìng mò jí, wǒ zhǔ dé cháng chí.
世紛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云物忽分散”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四旱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