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方燕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人方燕坐”全詩
天游本無待,邂逅今夕涼。
北窗舊竹短,南窗新竹長。
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萬物凝清光。
不獨揖霜雪,似聞笙鶴翔。
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
明當攜麯生,往問安心方。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風將佳月,萬里到此堂。
天游本無待,邂逅今夕涼。
北窗舊竹短,南窗新竹長。
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萬物凝清光。
不獨揖霜雪,似聞笙鶴翔。
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
明當攜麯生,往問安心方。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風月之景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和心靈寧靜的追求。
詩的開頭,長風吹來了明亮的月光,跨越了千萬里的距離,照亮了這座風月堂。長風和明亮的月光給人一種寧靜、神秘和美麗的感覺。
接著,詩中提到“天游本無待”,意味著天地之間的美景并不需要等待,它們本就存在,只需要我們去發現和欣賞。而此刻的邂逅,使得夜晚的涼意更加明顯,也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凄涼之感。
詩的下一部分描寫了風月堂內的景象。北窗的竹子已經短了,而南窗的竹子卻茂盛而長。這種對比暗示著時間的流轉和變化,也隱喻了人生的起伏和不同階段的經歷。然而,盡管時間在流逝,作者卻說“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意味著作者對美景的感悟和追求并沒有改變。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一位道士靜坐觀景的場景。道士的坐姿像燕子一樣輕盈,萬物都凝聚著清澈的光輝。這里的“揖霜雪”和“聞笙鶴翔”是對自然界中冬季的景象的隱喻,表達了作者凝視自然美景時內心的寧靜與愉悅。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靜心與寧靜力量的思考。作者認為,只有心靈真正靜下來,才能洗去千百世的紛擾和繁忙。并且,作者呼喚著他的朋友一同前往風月堂,探討內心的安寧與寧靜。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對自然美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心靈寧靜和追求真理的向往。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時間流轉和人生經歷的思考,以及對友誼和共同探索的呼喚。這首詩給人以清新、寧靜而又深思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人對自然與內心的獨特感悟。
“道人方燕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iú lù xuān yì fēng yuè táng
題劉路宣義風月堂
cháng fēng jiāng jiā yuè, wàn lǐ dào cǐ táng.
長風將佳月,萬里到此堂。
tiān yóu běn wú dài, xiè hòu jīn xī liáng.
天游本無待,邂逅今夕涼。
běi chuāng jiù zhú duǎn, nán chuāng xīn zhú zhǎng.
北窗舊竹短,南窗新竹長。
cǐ jūn běn wú xīn, fēng yuè bù xiāng wàng.
此君本無心,風月不相忘。
dào rén fāng yàn zuò, wàn wù níng qīng guāng.
道人方燕坐,萬物凝清光。
bù dú yī shuāng xuě, shì wén shēng hè xiáng.
不獨揖霜雪,似聞笙鶴翔。
nǎi zhī yī niàn jìng, kě xǐ qiān jié máng.
乃知一念靜,可洗千劫忙。
míng dāng xié qū shēng, wǎng wèn ān xīn fāng.
明當攜麯生,往問安心方。
“道人方燕坐”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