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故劇千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世故劇千蝟”全詩
八關池上柳,絮罷但藏鶯。
世故劇千蝟,今朝此閑行。
草木隨時好,客恨終難平。
寺有石壁勝,詩無康樂聲。
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初夏游八關寺》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夏游八關寺》是一首由宋代詩人陳與義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閉門睡過春,
出門綠滿城。
八關池上柳,
絮罷但藏鶯。
世故劇千蝟,
今朝此閑行。
草木隨時好,
客恨終難平。
寺有石壁勝,
詩無康樂聲。
扶鞍不得上,
新月水中生。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初夏時節游覽八關寺的情景。詩人在春天閉門休息,出門后發現整個城市都被綠色所包圍。他來到八關寺的池塘邊,柳樹的絮已經飄落,只有藏在其中的鶯鳥依然歡快地歌唱。詩人感嘆世事繁瑣,而今天卻有幸能夠閑逛其中。草木隨著時節的變化展現出美好的景色,但是客人的思念卻難以平息。寺廟里有一塊壁畫十分出色,但卻沒有詩人的歌頌贊美。詩人想要扶鞍登上馬匹,但卻無法實現,只能望著水中的新月。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精致的語言描繪了初夏時節的景色和詩人的心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繁忙世事的厭倦和對閑適自由的向往。他注意到了細微的變化,如城市的綠意和柳絮的飄落,展現了他對自然和美的敏感。詩人的心境在詩中逐漸展現,他感嘆世故之事的紛擾,但也珍惜著當下的寧靜與自由。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卻受到現實的限制,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寫出了初夏時節的美景和詩人的情感,展現了對自然、自由和美的向往。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使讀者感受到了作者內心的紛亂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對自然景物的熱愛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世故劇千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xià yóu bā guān sì
初夏游八關寺
bì mén shuì guò chūn, chū mén lǜ mǎn chéng.
閉門睡過春,出門綠滿城。
bā guān chí shàng liǔ, xù bà dàn cáng yīng.
八關池上柳,絮罷但藏鶯。
shì gù jù qiān wèi, jīn zhāo cǐ xián xíng.
世故劇千蝟,今朝此閑行。
cǎo mù suí shí hǎo, kè hèn zhōng nán píng.
草木隨時好,客恨終難平。
sì yǒu shí bì shèng, shī wú kāng yuè shēng.
寺有石壁勝,詩無康樂聲。
fú ān bù dé shàng, xīn yuè shuǐ zhōng shēng.
扶鞍不得上,新月水中生。
“世故劇千蝟”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