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是公余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彼是公余波”全詩
豈知公偷閑,臨水照纓紱。
雖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儻或似山陰,清流可共祓。
貪德實以濟,行地不郁郁。
趙洛與陶丘,相比亦仿佛。
解后逢公賞,一洗伏流屈。
可愛不可唾,眾議那可咈。
彼是公余波,本來非俗物。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蒙示黃磵佳詩三讀欽羨輒繼韻仰報嘉賜》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宋代陳與義所作的《蒙示黃磵佳詩三讀欽羨輒繼韻仰報嘉賜》。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癡兒了官事,官事那可訖。
豈知公偷閑,臨水照纓紱。
雖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儻或似山陰,清流可共祓。
貪德實以濟,行地不郁郁。
趙洛與陶丘,相比亦仿佛。
解后逢公賞,一洗伏流屈。
可愛不可唾,眾議那可咈。
彼是公余波,本來非俗物。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陳與義對某位受人尊敬的官員的欽羨之情。詩人自稱為癡兒,認為自己對官事了解有限,無法完全理解官員的忙碌與辛勞。他不知道這位官員私下里偷閑,站在水邊整理衣冠。雖然他的地位微不足道,但憤怒常常如潮水一般涌動。他或者就像山陰的清流,可以一同凈化心靈。官員以貪德來施行公正,行事不偏不倚,與趙洛和陶丘相比,同樣出類拔萃。當解脫之后,遇到了官員的賞賜,一洗過去的屈辱。這位官員可愛而不可輕視,眾人的評議也無法妄議。他是公眾之波浪,本質上并非普通之物。
賞析:
這首詩詞以贊美某位官員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其的敬仰之情。詩中通過對官員的描述,展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華。詩人自謙為癡兒,以自己對官事的不了解來突出官員的膽識與能力。他將官員比喻為山陰的清流,意味著官員的言行可以凈化眾人的心靈。詩人對官員的稱贊坦誠而真摯,他認為官員的品德和才華超越了普通人,不可輕視。整首詩以簡約的語言表達了對官員的崇敬和敬意,展現了宋代士人對高品德官員的推崇和贊美。
“彼是公余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éng shì huáng jiàn jiā shī sān dú qīn xiàn zhé jì yùn yǎng bào jiā cì
蒙示黃磵佳詩三讀欽羨輒繼韻仰報嘉賜
chī ér le guān shì, guān shì nà kě qì.
癡兒了官事,官事那可訖。
qǐ zhī gōng tōu xián, lín shuǐ zhào yīng fú.
豈知公偷閑,臨水照纓紱。
suī wēi bā chuān xióng, bào nù cháng zhì fèi.
雖微八川雄,暴怒常至沸。
tǎng huò shì shān yīn, qīng liú kě gòng fú.
儻或似山陰,清流可共祓。
tān dé shí yǐ jì, xíng dì bù yù yù.
貪德實以濟,行地不郁郁。
zhào luò yǔ táo qiū, xiāng bǐ yì fǎng fú.
趙洛與陶丘,相比亦仿佛。
jiě hòu féng gōng shǎng, yī xǐ fú liú qū.
解后逢公賞,一洗伏流屈。
kě ài bù kě tuò, zhòng yì nà kě fú.
可愛不可唾,眾議那可咈。
bǐ shì gōng yú bō, běn lái fēi sú wù.
彼是公余波,本來非俗物。
“彼是公余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