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移極浦城初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移極浦城初掩”全詩
舟移極浦城初掩,山束長江日早曛。
客來有恨空思德,別后誰人更議文。
常嘆蘇生官太屈,應緣才似鮑參軍。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送蘇參軍》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蘇參軍》詩人戎昱,撰述了與蘇生長期交往的情感,表達了他對蘇生官運不濟的憤慨和對蘇生才華出眾的贊賞。
詩中首句“憶昨青襟醉里分”,傳遞了詩人與蘇生在年少時的交情深厚,青襟醉里分指的是兩人相互攜手,共同飲酒的情景。然而,酒醒回首之后,他們相聚的時光已成過去,離群之感充斥心頭。
詩的第二句“舟移極浦城初掩,山束長江日早曛”,通過寫景描繪,表現了離別之際的凄涼和離愁。船只已將蘇生帶離,浦城漸漸消失在視線之中。山巒遮掩了長江的陽光,曙光尚未照亮,這景象進一步強化了別離之時的無助和寂寞感。
第三句“客來有恨空思德,別后誰人更議文”,表達了詩人對蘇生在官場上遭遇的憤慨和感嘆。詩人心痛地思量,當蘇生告別后,有誰會再提及他的文才和德行。
最后兩句“常嘆蘇生官太屈,應緣才似鮑參軍”,詩人對蘇生的官運之不濟表示遺憾和不平,他認為蘇生的才華不亞于古代名將鮑參軍,然而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機會與回報。
總體而言,詩人以細膩的情感和凄美的景色,描繪了與蘇生長久交往后的別離之情,表達了對蘇生的贊賞和對他命運的無奈。這首詩體現了戎昱對友情和才華的珍視,并對官場的不公和命運的捉弄表示不滿。
“舟移極浦城初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ū cān jūn
送蘇參軍
yì zuó qīng jīn zuì lǐ fēn, jiǔ xǐng huí shǒu chuàng lí qún.
憶昨青襟醉里分,酒醒回首愴離群。
zhōu yí jí pǔ chéng chū yǎn,
舟移極浦城初掩,
shān shù cháng jiāng rì zǎo xūn.
山束長江日早曛。
kè lái yǒu hèn kōng sī dé, bié hòu shuí rén gèng yì wén.
客來有恨空思德,別后誰人更議文。
cháng tàn sū shēng guān tài qū, yīng yuán cái shì bào cān jūn.
常嘆蘇生官太屈,應緣才似鮑參軍。
“舟移極浦城初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八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