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華日已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歲華日已凋”全詩
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
遙瞻疏柳林,下有清溪瀉。
三春既繁麗,九秋亦瀟灑。
平生萬事過,所欠茅一把。
山川郁日夕,有抱無與寫。
賦詩老不工,開篇詠風雅。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歲華》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歲華》是一首宋代陳與義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歲華日已凋,飛葉鳴古瓦。
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
遙瞻疏柳林,下有清溪瀉。
三春既繁麗,九秋亦瀟灑。
平生萬事過,所欠茅一把。
山川郁日夕,有抱無與寫。
賦詩老不工,開篇詠風雅。
譯文:
歲華已逝去,枯葉飛舞聲響古老的屋瓦。
白發的頭倚靠在危險的欄桿上,蒼天覆蓋著平野。
遙望著稀疏的柳樹林,下面有清澈的溪水流淌。
春天的美麗已經過去,秋天的自由瀟灑也同樣消逝。
一生經歷了許多事情,只欠下一把茅草。
山川在日出和日落時郁郁蔥蔥,有千言萬語難以表達。
寫詩的老人已經不再靈巧,開篇贊美風雅之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感慨。作者通過描寫凋零的歲華、飛舞的枯葉和覆蓋平野的蒼天,表達了時光的無情和人生的脆弱。白發的老人倚靠在危險的欄桿上,反映了歲月的沉重和無奈。同時,作者通過遙望疏柳和清溪,描繪了自然的美麗和流動的時間。詩中提到春天和秋天,既表示了繁盛和自由的美好,也暗示了它們都會逝去。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感嘆時間的流逝和未完成的心愿。最后,他提到山川的壯麗和無法言表的美景,以及自己寫詩的不再靈巧,表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自身能力的漸漸衰退。
賞析:
《歲華》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感慨。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寫,詩詞表達了歲月無情、人生短暫的主題,同時也體現了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作者以自己的經歷和情感為切入點,通過對歲華的消逝和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時間的無情和生命的脆弱。詩人在最后表達了自己對于美好事物的敬仰和對于創作能力的失落,這既體現了對于美的追求,也表達了對于個人才華的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歲華日已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uì huá
歲華
suì huá rì yǐ diāo, fēi yè míng gǔ wǎ.
歲華日已凋,飛葉鳴古瓦。
bái tóu yǐ wēi kǎn, gāo mín fù píng yě.
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
yáo zhān shū liǔ lín, xià yǒu qīng xī xiè.
遙瞻疏柳林,下有清溪瀉。
sān chūn jì fán lì, jiǔ qiū yì xiāo sǎ.
三春既繁麗,九秋亦瀟灑。
píng shēng wàn shì guò, suǒ qiàn máo yī bǎ.
平生萬事過,所欠茅一把。
shān chuān yù rì xī, yǒu bào wú yǔ xiě.
山川郁日夕,有抱無與寫。
fù shī lǎo bù gōng, kāi piān yǒng fēng yǎ.
賦詩老不工,開篇詠風雅。
“歲華日已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