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士百篇藜莧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儒士百篇藜莧腸”全詩
莫道人人握珠玉,應須字字挾風霜。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園》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園》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壯夫三箭功名手,
儒士百篇藜莧腸。
莫道人人握珠玉,
應須字字挾風霜。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對不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價值觀的反思。作者通過對壯夫和儒士兩種不同身份的人的描述,探討了功名與學問的關系以及人們追求財富與追求知識的差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壯夫和儒士的對比,展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壯夫象征著追求功名與地位的人,他們擁有實力與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戰斗獲得成功。儒士則代表追求知識與學問的人,他們通過不斷地閱讀和寫作來追求內在的思想與智慧。兩者之間的對比,呈現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選擇。
詩中的第一句“壯夫三箭功名手”描繪了壯夫的形象,他們以箭術為手段,通過在戰場上立下功勛來追求功名。第二句“儒士百篇藜莧腸”則描寫了儒士的形象,他們以讀書和寫作為手段,通過才華和學問來追求成就。
接下來的兩句“莫道人人握珠玉,應須字字挾風霜”則是作者對這兩種不同追求的評價。他告誡人們不要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追求財富和地位,而應該明白真正的追求應該是在文字中表現出的風霜,即在文字中表達出的智慧和堅韌。
整首詩詞通過對不同人生追求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學問和智慧的推崇,強調了勤奮和堅持的重要性。詩中的意象和對比巧妙地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與價值觀,給人以深思。
“儒士百篇藜莧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ruò zhuō dì dé péi yóu hòu yuán
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園
zhuàng fū sān jiàn gōng míng shǒu, rú shì bǎi piān lí xiàn cháng.
壯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莧腸。
mò dào rén rén wò zhū yù, yīng xū zì zì xié fēng shuāng.
莫道人人握珠玉,應須字字挾風霜。
“儒士百篇藜莧腸”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