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巧揣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造物巧揣摩”全詩
天掛一疋練,雙崖斗嵯峩。
忽然五丈缺,亭構如危窠。
青山麗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視萬里川,草木何其多。
臨高一吐氣,卻奈雄風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險易終不償,翻身下殘坡。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美哉亭》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美哉亭》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色,同時也表達了人生的艱辛和無常。
中文譯文:
西出城皋關,土谷僅容駝。
天掛一疋練,雙崖斗嵯峩。
忽然五丈缺,亭構如危窠。
青山麗中原,白日照大河。
下視萬里川,草木何其多。
臨高一吐氣,卻奈雄風何。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險易終不償,翻身下殘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登上一座名為“美哉亭”的亭臺,遠眺西方的景色。首先,他穿越了城市的關隘,進入了郊外的土地。土谷狹窄,只能勉強容納一只駱駝,強調了大自然的艱苦和有限性。
接著,詩人描述了天空中懸掛著一塊細細的練子,兩側是陡峭的山崖,形成了壯觀的景象。然而,突然間,亭臺上出現了一個五丈(約15米)的缺口,使得亭臺看起來岌岌可危。這種景象使得人們感受到生活中的變幻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詩人接著描述了遠處的青山和大河,白日照耀著寬廣的河流,展現出美麗的自然景色。從亭臺上俯瞰,可以看到無盡的河川和豐茂的草木,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豐盛。
然而,當作者站在高處吸一口氣時,卻面臨著強勁的雄風。這里可以理解為人生中的困難和挑戰,即使在取得一點成就之后,也會遭遇到新的困境。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作者認為,盡管生活的辛苦只給人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造物主卻非常巧妙地設計了這種體驗。然而,作者也意識到,人生的險阻和輕易得到的收獲是不成正比的,翻身下坡的努力也許最終無法得到相應的回報。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抒發感悟,反映了人生的苦樂與無常,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它提醒人們要珍惜美好的瞬間,同時也要面對挑戰和困難,不斷追求個人的成長和進步。
“造物巧揣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ěi zāi tíng
美哉亭
xī chū chéng gāo guān, tǔ gǔ jǐn róng tuó.
西出城皋關,土谷僅容駝。
tiān guà yī pǐ liàn, shuāng yá dòu cuó é.
天掛一疋練,雙崖斗嵯峩。
hū rán wǔ zhàng quē, tíng gòu rú wēi kē.
忽然五丈缺,亭構如危窠。
qīng shān lì zhōng yuán, bái rì zhào dà hé.
青山麗中原,白日照大河。
xià shì wàn lǐ chuān, cǎo mù hé qí duō.
下視萬里川,草木何其多。
lín gāo yī tǔ qì, què nài xióng fēng hé.
臨高一吐氣,卻奈雄風何。
xīn kǔ shēng yī kuài, zào wù qiǎo chuǎi mó.
辛苦生一快,造物巧揣摩。
xiǎn yì zhōng bù cháng, fān shēn xià cán pō.
險易終不償,翻身下殘坡。
“造物巧揣摩”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