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覺斟時已十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覺斟時已十分”全詩
貪看雨歇前峰變,不覺斟時已十分。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題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是宋代陳與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早晨來到水西周的三十三壁,
早已迎接到了初春的氣息,
呼喚同伴一起渡過一道小溪,
云霧彌漫,如夢如幻。
貪婪地凝視雨停前的山峰變幻,
不知不覺,時間已過了十分之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春日景象,作者來到水西周的三十三壁。清晨的時候,周圍已經彌漫著春天的氣息。詩中的主人公呼喚同伴一起渡過一道小溪,云霧彌漫,給人一種夢幻的感覺。作者貪婪地凝視著雨停前山峰的變化,然而他卻不知不覺中已經用去了一段時間。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清晨春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力。詩中的水西周三十三壁是一個具體的地名,但對于讀者來說,它更多地象征著一種美好的場景和意境。
詩中的渡溪和云霧的描繪,給人以一種恬靜、神秘的感覺,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同時,作者通過描述自己貪看山峰變幻而不覺時間流逝的情景,表達了對美景的沉浸和對時間的忽略,暗示了人生短暫而寶貴的主題。
整首詩詞以簡潔、樸實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春天景色的喜愛和對美好時光的珍惜。讀者在閱讀時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和時間的流逝,激發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思考。
“不覺斟時已十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shuǐ xī zhōu sān shí sān bì èr shǒu
題水西周三十三壁二首
zhōu zi chōu zhōng zǎo dé chūn, huàn rén tóng dù yī xī yún.
周子篘中早得春,喚人同渡一溪云。
tān kàn yǔ xiē qián fēng biàn, bù jué zhēn shí yǐ shí fēn.
貪看雨歇前峰變,不覺斟時已十分。
“不覺斟時已十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