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日只飛揚”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盡日只飛揚”全詩
浮云不愁思,盡日只飛揚。
夢斷頭將白,詩成葉自黃。
不關明主棄,本出涸陰鄉。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西風》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西風》是一首宋代陳與義的詩詞。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木末西風起,中含萬里涼。
浮云不愁思,盡日只飛揚。
夢斷頭將白,詩成葉自黃。
不關明主棄,本出涸陰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西風吹起,帶來了涼爽。天空中的浮云飄蕩自在,無憂無慮地自由飛翔。詩人表達了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境,他的思緒像浮云一樣自由飛揚,心中的愁思也被一掃而空。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夢想破滅,詩句也逐漸失去了光彩。但無論如何,詩人并不在乎被明主所拋棄,因為他的詩歌與生俱來就屬于那片干涸的陰郊。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秋天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境界。詩的前兩句“木末西風起,中含萬里涼”將讀者帶入了秋天的氛圍,西風吹起,給人一種涼爽的感覺。接著,詩人以浮云為象征,表達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心境,與朝代的社會現實形成了對比。詩的后兩句“夢斷頭將白,詩成葉自黃”則表達了詩人對夢想的破滅和詩句失去光彩的感嘆。最后兩句“不關明主棄,本出涸陰鄉”則表達了詩人對明主的漠視,他相信自己的詩歌價值不取決于是否被賞識,而是與生俱來的,屬于那片干涸的陰郊。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對自由的追求,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自我價值的堅守。
“盡日只飛揚”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fēng
西風
mù mò xī fēng qǐ, zhōng hán wàn lǐ liáng.
木末西風起,中含萬里涼。
fú yún bù chóu sī, jǐn rì zhǐ fēi yáng.
浮云不愁思,盡日只飛揚。
mèng duàn tóu jiāng bái, shī chéng yè zì huáng.
夢斷頭將白,詩成葉自黃。
bù guān míng zhǔ qì, běn chū hé yīn xiāng.
不關明主棄,本出涸陰鄉。
“盡日只飛揚”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