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抹晴妝尚娛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雨抹晴妝尚娛客”全詩
巷南巷北聞鍛聲,舍后舍前唯月色。
事國無功端未去,竹輿伊鴉猶昨日。
不見武林城里事,繁華夢覺生荊棘。
成壞由來幾古今,乾坤但可著山澤。
西湖已無金碧麗,雨抹晴妝尚娛客。
會當休日一訪之,摩挲蒼蘚慰崖石。
只恐冷泉亭下水,發明白發增嘆息。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夙興》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夙興》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夙興
美哉木枕與菅席,
無耐當興戴朝幘。
巷南巷北聞鍛聲,
舍后舍前唯月色。
事國無功端未去,
竹輿伊鴉猶昨日。
不見武林城里事,
繁華夢覺生荊棘。
成壞由來幾古今,
乾坤但可著山澤。
西湖已無金碧麗,
雨抹晴妝尚娛客。
會當休日一訪之,
摩挲蒼蘚慰崖石。
只恐冷泉亭下水,
發明白發增嘆息。
詩詞中文譯文:
清晨醒來,
木制枕頭和簡陋的席子多么美好,
無法忍受只能戴上朝帽。
街巷南北傳來打鐵聲,
房舍前后只有月色相伴。
為國家辦事卻無功而返,
竹制轎車像是昨天才有的,
不再見到武林城里的繁華事物,
繁華的夢境醒來卻是叢生的荊棘。
事物的興衰變化自古以來多少次了,
只有乾坤大地依然存在。
西湖已不再金碧輝煌,
雨水洗去了晴朗的妝容,只是為了娛樂游客。
有機會一定要在休息日去拜訪,
撫摩著蒼翠的苔蘚,安慰著崖石。
只是擔心冷泉亭下的水,
使頭發變白,增加嘆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詩中通過描繪清晨醒來的場景,以及作者對古老物品和自然景色的觀察,表達了對過去繁華的武林城市的懷念和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詩中提到的木枕、菅席和朝幘等,是描述古樸簡陋的生活用品,與現實中華麗繁華的場景形成對比。鍛聲、竹輿和伊鴉等描繪了繁忙的城市和日常生活的繁瑣。而月色、蒼蘚和崖石等則是自然景色的描繪,寄托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追求和尋找安慰的心情。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憂慮。作者擔心冷泉亭下的水使頭發變白,暗喻歲月的流逝,生命的凋敝。同時,也表達了對時光的無奈和對逝去事物的惋惜之情。
整體而言,《夙興》通過對現實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對過去繁華的懷念和對現實世界的失望。
“雨抹晴妝尚娛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xìng
夙興
měi zāi mù zhěn yǔ jiān xí, wú nài dāng xìng dài cháo zé.
美哉木枕與菅席,無耐當興戴朝幘。
xiàng nán xiàng běi wén duàn shēng, shě hòu shě qián wéi yuè sè.
巷南巷北聞鍛聲,舍后舍前唯月色。
shì guó wú gōng duān wèi qù, zhú yú yī yā yóu zuó rì.
事國無功端未去,竹輿伊鴉猶昨日。
bú jiàn wǔ lín chéng lǐ shì, fán huá mèng jué shēng jīng jí.
不見武林城里事,繁華夢覺生荊棘。
chéng huài yóu lái jǐ gǔ jīn, qián kūn dàn kě zhe shān zé.
成壞由來幾古今,乾坤但可著山澤。
xī hú yǐ wú jīn bì lì, yǔ mǒ qíng zhuāng shàng yú kè.
西湖已無金碧麗,雨抹晴妝尚娛客。
huì dāng xiū rì yī fǎng zhī, mā sā cāng xiǎn wèi yá shí.
會當休日一訪之,摩挲蒼蘚慰崖石。
zhǐ kǒng lěng quán tíng xià shuǐ, fā míng bái fà zēng tàn xī.
只恐冷泉亭下水,發明白發增嘆息。
“雨抹晴妝尚娛客”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