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老堂中一樽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難老堂中一樽酒”全詩
難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須。
樊侯種梓用葛謁,丈人向來亦種德。
挽回萬事入繩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飽多,當時恨我棄漁蓑。
題詩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難老堂周元翁家》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難老堂周元翁家》是一首宋代陳與義創作的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城南烏聲和且都,
我識丈人屋上烏。
難老堂中一樽酒,
不教霜雪上髭須。
樊侯種梓用葛謁,
丈人向來亦種德。
挽回萬事入繩床,
花竹相看有佳色。
人生知足一飽多,
當時恨我棄漁蓑。
題詩素壁蛇蚓集,
五百年后公摩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名叫周元翁的老人的生活情景。城南的烏鴉聲音此起彼伏,我認識屋頂上的烏鴉。難老堂里有一樽酒,卻不讓霜雪沾染髭須。周元翁種植梓木,也用葛草作為禮物來拜訪。周元翁向來以種植德行聞名。他將一切事物都托付給繩床,花竹相互陪伴,形成美好的景色。人生知足就是最大的富足,我曾經懊悔放棄了漁民的身份。我在素壁上題寫的詩被蛇和蚯蚓所覆蓋,五百年后,有人會輕輕撫摩它。
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周元翁的生活境遇和他的人生態度。城南的烏鴉聲,屋頂上的烏鴉,以及難老堂中的一樽酒等細節描繪了周元翁平凡而寧靜的生活。他不讓霜雪沾染髭須,表達了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品德的態度。周元翁種植梓木和用葛草作為禮物,展現了他對種植和德行的重視,體現了他對自然和傳統的敬畏之情。將一切事物托付給繩床,與花竹相互陪伴,表現出周元翁對寧靜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最后,詩人表達了人生知足的智慧,同時也表達了對過去選擇的懊悔。最后兩句中,詩人將自己題寫的詩與蛇和蚯蚓的覆蓋進行對比,抒發了對自己創作的不朽追求。
整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和樸實的語言展現了周元翁的生活情景,融合了對自然、傳統和人生的思考。它傳達了一種寧靜、滿足和不朽的價值觀,同時呈現出作者對人生選擇的反思和對藝術的追求。
“難老堂中一樽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nán lǎo táng zhōu yuán wēng jiā
難老堂周元翁家
chéng nán wū shēng hé qiě dōu, wǒ shí zhàng rén wū shàng wū.
城南烏聲和且都,我識丈人屋上烏。
nán lǎo táng zhōng yī zūn jiǔ, bù jiào shuāng xuě shàng zī xū.
難老堂中一樽酒,不教霜雪上髭須。
fán hóu zhǒng zǐ yòng gé yè, zhàng rén xiàng lái yì zhǒng dé.
樊侯種梓用葛謁,丈人向來亦種德。
wǎn huí wàn shì rù shéng chuáng, huā zhú xiāng kàn yǒu jiā sè.
挽回萬事入繩床,花竹相看有佳色。
rén shēng zhī zú yī bǎo duō, dāng shí hèn wǒ qì yú suō.
人生知足一飽多,當時恨我棄漁蓑。
tí shī sù bì shé yǐn jí, wǔ bǎi nián hòu gōng mā sā.
題詩素壁蛇蚓集,五百年后公摩挲。
“難老堂中一樽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