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須行年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須行年記”全詩
今年我聞道,悲樂兩脫遺。
日色如昨日,未覺墉陰遲。
不須行年記,異代尋吾詩。
東家窈窕娘,融蠟幻梅枝。
但恐負時節,那知有愁時。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冬至二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冬至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下面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生本是客,杜叟顧未知。
今年我聞道,悲樂兩脫遺。
日色如昨日,未覺墉陰遲。
不須行年記,異代尋吾詩。
東家窈窕娘,融蠟幻梅枝。
但恐負時節,那知有愁時。
詩意:
這首詩分為兩首,是陳與義在冬至這個節氣里所寫。第一首詩表現了人生短暫,人們都是過客,即使像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對未知的未來也無法預測。作者在今年領悟了一些道理,但是悲歡離合、憂喜得失都難以避免。第二首詩寫了冬至時節的景象,雖然時間過得很快,但是作者并沒有感到墉陰(時間逝去)的感覺。作者不需要記下自己的歲月,因為他的詩歌會留在異代之后。最后,作者提到了自己的東家窈窕娘,她美麗如融化的蠟燭,但是作者擔心錯過了時節,或許在未來會有愁苦之事。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冬至時節的描寫,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短暫的主題,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作者通過自己的領悟,闡述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悲歡離合,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此外,作者還通過自己的詩歌表達了對時間流逝的感受,同時也強調了自己的詩歌將會留傳后人。最后,詩中的東家窈窕娘則是詩人對生命中的美好和短暫的感慨,也體現了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對生命的珍視,整首詩意深遠,寓意深刻。
“不須行年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zhì èr shǒu
冬至二首
rén shēng běn shì kè, dù sǒu gù wèi zhī.
人生本是客,杜叟顧未知。
jīn nián wǒ wén dào, bēi lè liǎng tuō yí.
今年我聞道,悲樂兩脫遺。
rì sè rú zuó rì, wèi jué yōng yīn chí.
日色如昨日,未覺墉陰遲。
bù xū xíng nián jì, yì dài xún wú shī.
不須行年記,異代尋吾詩。
dōng jiā yǎo tiǎo niáng, róng là huàn méi zhī.
東家窈窕娘,融蠟幻梅枝。
dàn kǒng fù shí jié, nǎ zhī yǒu chóu shí.
但恐負時節,那知有愁時。
“不須行年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