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迷去時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都迷去時景”全詩
微雨洗春色,諸峰生晚寒。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入山二首》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入山二首》是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都迷去時景,策杖煙漫漫。
微雨洗春色,諸峰生晚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進入山區的景象和感受。第一首詩描述了作者在迷失了去時的景色后,手持拐杖,煙霧迷漫的情景。第二首詩則描繪了微雨洗滌著春色,山峰逐漸生出晚秋的寒意。
賞析:
《入山二首》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山區的景色和氣氛。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通過描繪迷霧籠罩的山景和微雨洗滌的春色,傳達了一種入山的深情和對自然的感受。
第一首詩以“都迷去時景”開篇,描繪了作者迷失了來時的景色,進入了一個模糊、未知的環境。接著,“策杖煙漫漫”形象地描繪了作者手持拐杖,在煙霧彌漫的山林中前行的情景。這里的煙霧可以理解為山區常見的霧氣,也可以象征著未知和神秘的未來。
第二首詩以“微雨洗春色”開頭,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細雨洗凈了春天的色彩,為山區增添了一種清新的氛圍。詩句中的“微雨”和“春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微妙的變化和細膩的感受。
最后兩句“諸峰生晚寒”則意味著秋天的臨近,山峰逐漸散發出晚秋的寒意,這種變化也反映了時間的流轉和季節的更迭。
整首詩詞以簡短的四句表達了作者進入山區的感受和對山區景色的描繪,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將讀者帶入了作者的感受世界,給人一種清新、幽靜的感覺,展示了宋代山水詩的特點和風格。
“都迷去時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rù shān èr shǒu
入山二首
dōu mí qù shí jǐng, cè zhàng yān màn màn.
都迷去時景,策杖煙漫漫。
wēi yǔ xǐ chūn sè, zhū fēng shēng wǎn hán.
微雨洗春色,諸峰生晚寒。
“都迷去時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