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客轉荒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隨客轉荒陂”全詩
柳林橫絕野,藜杖去尋詩。
不有今年謫,爭成此段奇。
殷勤雪顱老,隨客轉荒陂。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游八關寺后池上》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八關寺后池上》是一首宋代陳與義所寫的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夕陽映照下,春意盎然,微風掠過古老的池塘,泛起細小的波紋。柳樹林橫亙在荒野上,我手持藜杖去尋找靈感創作詩歌。雖然今年我身負謫仙之命,但仍能創作這段奇妙的詩篇。白發蒼蒼的老人殷勤地為我拂去頭上的雪,陪伴我漫游在荒涼的陂塘之間。
詩意:
《游八關寺后池上》描繪了一幅寂靜而美麗的景色,以及詩人在這個環境中的游歷和思考。詩人通過描繪夕陽映照下的春天景色和微風掠過古池塘的場景,傳達了大自然的寧靜和生機勃勃的氣息。詩人手持藜杖,獨自漫游在橫亙在荒野上的柳樹林中,用詩歌尋找靈感和寄托情感。盡管詩人面臨今年的謫仙之命,被迫離開原來的居所,但他依然能創作出這段奇妙的詩篇,展示了他對于藝術的執著和追求。最后,詩人描述了一個殷勤的雪顱老人為他拂去頭上的雪,并陪伴他在荒涼的陂塘之間徜徉,這表達了對友情和陪伴的珍視和感激之情。
賞析:
《游八關寺后池上》展現了陳與義細膩而獨特的描寫風格,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致觀察和感悟,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好的境界。詩中運用了對光影和自然景色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清幽的氛圍,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詩人的情感。詩人以柳樹林和古池塘為背景,展示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情。盡管面臨謫仙之命,詩人仍然能夠以詩歌表達內心的追求和情感。最后,詩人描繪了一個殷勤的雪顱老人,給人以溫暖和感動,傳遞了對友情和陪伴的珍視。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藝術、自然和人情的熱愛,展示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
總之,這首詩詞《游八關寺后池上》通過對自然景色和詩人情感的描繪,展示了陳與義細膩的寫作風格和對自然、藝術、友情的熱愛和珍視,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寧靜、美好和溫暖。
“隨客轉荒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bā guān sì hòu chí shàng
游八關寺后池上
luò rì shēng chūn sè, wēi lán dòng gǔ chí.
落日生春色,微瀾動古池。
liǔ lín héng jué yě, lí zhàng qù xún shī.
柳林橫絕野,藜杖去尋詩。
bù yǒu jīn nián zhé, zhēng chéng cǐ duàn qí.
不有今年謫,爭成此段奇。
yīn qín xuě lú lǎo, suí kè zhuǎn huāng bēi.
殷勤雪顱老,隨客轉荒陂。
“隨客轉荒陂”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