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杖不當軒蓋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藜杖不當軒蓋用”全詩
南澗題詩風滿面,東橋行藥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無暑,桂樹留人吾豈歸。
藜杖不當軒蓋用,穩扶居士莫相違。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散發》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散發》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散發百年如寄亦何為,散發清狂未足非。
百年過去,人生如同一封寄給他人的信件,又有何意義呢?散發的清狂之情尚未達到充實的程度,仍然顯得不夠。
南澗題詩風滿面,東橋行藥露霑衣。
在南澗題詩,風光使人心情愉悅,作者流連忘返,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而在東橋行走時,藥草的露水沾濕了衣袖。
松花照夏山無暑,桂樹留人吾豈歸。
夏日的山中,松花照耀下沒有酷熱的感覺,桂樹的香氣挽留住了人,作者豈能離去呢?
藜杖不當軒蓋用,穩扶居士莫相違。
藜杖并不適合作為豪華的馬車遮蓋之物,穩定的拄杖是居士的最佳選擇,不要與這種選擇相違背。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為即使經歷了百年,人生仍然顯得無足輕重,內心的狂放之情也未能得到滿足。作者在南澗題詩時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而在東橋行走時則被藥草的露水打濕了衣袖,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瑣碎細節。松花照夏山時并沒有酷熱的感覺,桂樹的香氣挽留住了作者,展現了對自然環境的贊美和執著。最后,作者提到了藜杖和居士,傳達出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平靜的態度。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生命的短暫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展示了對自然和內心世界的關注。通過對細節的描寫,詩人傳達了一種淡泊名利、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態度,引導讀者反思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藜杖不當軒蓋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àn fà
散發
bǎi nián rú jì yì hé wéi, sàn fà qīng kuáng wèi zú fēi.
百年如寄亦何為,散發清狂未足非。
nán jiàn tí shī fēng mǎn miàn, dōng qiáo xíng yào lù zhān yī.
南澗題詩風滿面,東橋行藥露霑衣。
sōng huā zhào xià shān wú shǔ, guì shù liú rén wú qǐ guī.
松花照夏山無暑,桂樹留人吾豈歸。
lí zhàng bù dàng xuān gài yòng, wěn fú jū shì mò xiāng wéi.
藜杖不當軒蓋用,穩扶居士莫相違。
“藜杖不當軒蓋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