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離黃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細雨離黃濕”全詩
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
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病骨》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骨》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陳與義。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
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
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陳與義身體衰弱的病痛之感,同時也描繪了寂靜清幽的僧閣景象。詩的前兩句寫明了作者因為疾病而變得瘦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心境也日漸明朗。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站在僧閣上,遠眺遙遠的風景。這里的"超遙久風立"意味著遠離塵囂的僧閣,風景開闊,與紛擾的世俗相比,更具超然之感。
接下來的兩句描繪了茂密林中紅色榴花,雨后的花瓣濕潤。這種景象增添了一絲凄涼的氛圍。最后兩句"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表達了作者對周圍環境的憐憫之情,他的悲傷并非來自于自己所居住的故鄉。
整首詩在表現作者的病痛之余,更多的是通過描繪僧閣景象和自然景觀,表達出一種遠離塵囂,追求寧靜和超脫的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哲思,使讀者產生共鳴。
“細雨離黃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ìng gǔ
病骨
bìng gǔ shòu shǐ qīng, qīng xū rì lái rén.
病骨瘦始輕,清虛日來人。
jīn zhāo sēng gé shàng, chāo yáo jiǔ fēng lì.
今朝僧閣上,超遙久風立。
mào lín liú è hóng, xì yǔ lí huáng shī.
茂林榴萼紅,細雨離黃濕。
wù sè nǎi kě lián, suǒ bēi fēi gù yì.
物色乃可憐,所悲非故邑。
“細雨離黃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四緝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