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四海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生四海腳”全詩
人物北斗南,佛事東院西。
平生四海腳,不復煩金篦。
卻從夢中別,未免意慘悽。
它時訪生死,林深路應迷。
分類:
作者簡介(陳與義)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為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同時也工于填詞。其詞存于今者雖僅十余首,卻別具風格,尤近于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留別心老》陳與義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別心老》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陳與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心霜下松,
名與隆公齊。
人物北斗南,
佛事東院西。
平生四海腳,
不復煩金篦。
卻從夢中別,
未免意慘悽。
它時訪生死,
林深路應迷。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與心老別離的場景。詩人的心境如同秋霜覆蓋在老松上,與隆公一樣享有盛名。他的人物形象遍布北斗天空和南方,參與佛事于東院和西方。平生以四海為家,行走于世間,不再被世俗的名利所糾纏。然而,從夢中醒來后的離別,使他的情感變得悲涼而凄慘。在未來的某個時候,他將面臨生死的考驗,而深林中的路途將會使他迷失方向。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詩人陳與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體驗。首句"老心霜下松"運用了比喻手法,將詩人內心的冷漠、孤寂之感與冬日霜降下的景象相聯系。通過與隆公名聲齊盛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自豪與自信。
接下來的兩句"人物北斗南,佛事東院西",通過對詩人所處的環境和活動的描繪,展示了他廣泛的社交圈和對佛教的關注。這種廣闊的人際網絡和宗教信仰的參與,使得詩人在世俗紛擾中保持著一份超脫和從容。
接著,詩人表達了對世俗名利的超然態度,表示自己已不再被金錢和權勢所困擾,不再煩惱于社會的虛妄。這種超脫的心態與后面對別離的描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兩句"卻從夢中別,未免意慘悽。它時訪生死,林深路應迷",通過夢境與現實之間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別離的傷感。詩人感嘆未來的某個時刻,他將會面臨生死的探討,而深林中的路途將使他迷失方向,這也暗示了詩人對未來的迷惘和不確定。
整首詩以簡練的句式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世俗的超脫態度。它通過描寫具體的景象和情感體驗,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人生的思考。
“平生四海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bié xīn lǎo
留別心老
lǎo xīn shuāng xià sōng, míng yǔ lóng gōng qí.
老心霜下松,名與隆公齊。
rén wù běi dǒu nán, fó shì dōng yuàn xī.
人物北斗南,佛事東院西。
píng shēng sì hǎi jiǎo, bù fù fán jīn bì.
平生四海腳,不復煩金篦。
què cóng mèng zhōng bié, wèi miǎn yì cǎn qī.
卻從夢中別,未免意慘悽。
tā shí fǎng shēng sǐ, lín shēn lù yīng mí.
它時訪生死,林深路應迷。
“平生四海腳”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藥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