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楓林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得楓林趣”全詩
雨暗迷津時,云生望鄉處。
漁翁閑自樂,樵客紛多慮。
秋色湖上山,歸心日邊樹。
徒稱竹箭美,未得楓林趣。
向夕垂釣還,吾從落潮去。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晚次荊江》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次荊江》是唐代戎昱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描繪了夜晚乘船行經荊江,水面靜謐,宛如航行在無邊的黑暗中。當雨霧籠罩著江面時,視線更加模糊,不知所在。然而,令人期待的是,當云霧散去,眼前就會出現向往已久的家鄉景色。在這旅程中,漁翁得以自得其樂,而樵客則憂慮重重。秋天的湖水映著山色,歸心漸濃,與日正在落山的樹相映成趣。詩人表示,這樣美好的景色只能被稱為竹箭美,卻無法領略到楓林的趣味。最終,詩人垂釣歸去,任由船隨著退潮離去。
中文譯文:
孤舟大江水,船行無昏曙。
雨暗迷津時,云開望鄉處。
漁翁閑自樂,樵客紛多慮。
秋色湖上山,歸心日邊樹。
徒稱竹箭美,未得楓林趣。
向夕垂釣還,吾從落潮去。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乘船行航過荊江時的心境和所見所感。詩人通過巧妙的描寫手法,展現了夜晚大江的寧靜、雨霧的模糊和云霧散去后遠離外界干擾的家鄉景色。與此同時,詩人也通過漁翁和樵客的對比,展示了對生活的不同態度。漁翁能從漁翁自樂中找到快樂,而樵客則被煩惱所困。秋色的湖水和山色,讓詩人的歸心愈發濃烈。然而,詩人也表示,在這美景面前,只能用竹箭來形容其美,而不能領略到楓林的趣味。最后,詩人選擇垂釣歸去,離開這船所帶來的世俗紛擾,追求自我內心的寧靜。
“未得楓林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cì jīng jiāng
晚次荊江
gū zhōu dà jiāng shuǐ, shuǐ shè wú hūn shǔ.
孤舟大江水,水涉無昏曙。
yǔ àn mí jīn shí, yún shēng wàng xiāng chù.
雨暗迷津時,云生望鄉處。
yú wēng xián zì lè, qiáo kè fēn duō lǜ.
漁翁閑自樂,樵客紛多慮。
qiū sè hú shàng shān, guī xīn rì biān shù.
秋色湖上山,歸心日邊樹。
tú chēng zhú jiàn měi, wèi dé fēng lín qù.
徒稱竹箭美,未得楓林趣。
xiàng xī chuí diào hái, wú cóng luò cháo qù.
向夕垂釣還,吾從落潮去。
“未得楓林趣”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