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待月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更待月開”全詩
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
露滴千家靜,年流一葉催。
龍鐘萬里客,正合故人哀。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獨向東亭坐,三更待月開。
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
露滴千家靜,年流一葉催。
龍鐘萬里客,正合故人哀。
中文譯文:
我獨自坐在東亭上,等待著月亮在三更時分升起。
螢火蟲的光芒穿過竹林消失,江水的倒影在水面上出現。
露水滴落,千家萬戶靜寧,歲月的流逝讓一片葉子匆匆老去。
遠方鐘聲悠揚,像是在悼念遠游的故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獨自坐在東亭上的情景,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達了作者對故人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獨向東亭坐,三更待月開”描繪了作者獨自一人坐在東亭,等待著月亮的升起。這一場景營造了一種寧靜而平和的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用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螢火蟲的光芒穿過竹林,江水的倒影在水面上來回晃動。這種自然景觀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接著,“露滴千家靜,年流一葉催”用寥寥數語表達了歲月的流逝,即使是一片葉子也會像落霞一樣匆匆老去。露水滴落,千家萬戶寧靜,為詩中的景象增添了一絲凄美的色彩。
最后一句“龍鐘萬里客,正合故人哀”將遠方的鐘聲與遠游的故人聯系起來,筆者通過鐘聲傳達了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抒發內心情感,傳達了作者對故人的思念之情。作者運用簡練的語言,以及以景入情的手法,表達出一種淡泊而含蓄的離愁之感。同時,作者通過對歲月流逝和故人的思念的描繪,展示了人生短暫和離別之痛的主題。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實,給人以心靈的觸動。
“三更待月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ù guì zhōu jiāng tíng chéng kāng duān gōng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dú xiàng dōng tíng zuò, sān gēng dài yuè kāi.
獨向東亭坐,三更待月開。
yíng guāng rù zhú qù, shuǐ yǐng guò jiāng lái.
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
lù dī qiān jiā jìng, nián liú yī yè cuī.
露滴千家靜,年流一葉催。
lóng zhōng wàn lǐ kè, zhèng hé gù rén āi.
龍鐘萬里客,正合故人哀。
“三更待月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