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故教投碎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暮雪故教投碎米”全詩
暮雪故教投碎米,饞涎那更忍流酥。
旃毛齧盡寒生粟,風絮吟時韻怕醐。
誰似維摩坐芳縟,散花別是一方壺。
分類:
《后兩日大雪邦衡復用前韻作窮語戲和》周必大 翻譯、賞析和詩意
《后兩日大雪邦衡復用前韻作窮語戲和》是宋代周必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第二天下雪,邦衡又用前兩天的韻律寫了這首戲謔之作。
上天憐憫居住在混沌中的貧窮者,十天來沒有炊煙升起,香味積廚。
傍晚時分,雪故意教我把米撒得碎碎的,饞蟲又怎么忍心流下口水。
旱苗已經啃盡了寒冷中的谷物,風中的絮子在吟唱時怕陶罐中的醇酒。
誰能像維摩菩薩那樣坐在芳香的錦緞之上,撒花別有一番樂趣。
詩意:
這首詩詞以一種戲謔的語調,描繪了貧窮生活中的艱辛和對美好事物的渴望。詩人通過自嘲和夸張的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美食、溫暖和舒適的向往,同時也展現了對富足生活和優美環境的羨慕之情。詩中的維摩菩薩形象,也象征著詩人對高尚境界和美好心靈的向往。
賞析:
《后兩日大雪邦衡復用前韻作窮語戲和》以一種幽默而夸張的方式,描繪了貧窮生活中的困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將貧窮與富足、冷酷與溫暖進行對比,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通過自嘲和調侃,表達了對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雙重渴望。
詩中的維摩菩薩形象是整首詩的亮點之一,他坐在芳香的錦緞之上,撒花別有一番樂趣。這個形象象征著高尚的境界和內心的寧靜,與詩中貧窮的現實形成鮮明的對比。通過這一形象,詩人表達了對精神富裕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整首詩以幽默的口吻,將貧窮生活中的困境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娓娓道來,給讀者帶來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體驗。它不僅反映了宋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和貧困者的生活狀態,還展示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高尚追求的渴望,具有一定的社會諷刺意味。
“暮雪故教投碎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òu liǎng rì dà xuě bāng héng fù yòng qián yùn zuò qióng yǔ xì hé
后兩日大雪邦衡復用前韻作窮語戲和
tiān lián yù kè hùn zī tú, shí rì wú yān xiāng jī chú.
天憐寓客混緇徒,十日無煙香積廚。
mù xuě gù jiào tóu suì mǐ, chán xián nà gèng rěn liú sū.
暮雪故教投碎米,饞涎那更忍流酥。
zhān máo niè jǐn hán shēng sù, fēng xù yín shí yùn pà hú.
旃毛齧盡寒生粟,風絮吟時韻怕醐。
shuí shì wéi mó zuò fāng rù, sàn huā bié shì yī fāng hú.
誰似維摩坐芳縟,散花別是一方壺。
“暮雪故教投碎米”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八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