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親隨日月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得親隨日月旗”全詩
寧知隴水煙銷日,再有園林秋薦時。
渭水戰添亡虜血,秦人生睹舊朝儀。
自慚出守辰州畔,不得親隨日月旗。
分類:
作者簡介(戎昱)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風(今屬陜西)。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在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幕府中任從事。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辰州聞大駕還宮》戎昱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辰州聞大駕還宮》
聞道鑾輿歸魏闕,
望云西拜喜成悲。
寧知隴水煙銷日,
再有園林秋薦時。
渭水戰添亡虜血,
秦人生睹舊朝儀。
自慚出守辰州畔,
不得親隨日月旗。
譯文:
聽說龍車歸到魏闕,
我朝向西拜祝喜卻成了悲傷。
寧愿知道隴水的煙霧散去的日子,
再有什么時候園林可以獻上秋草。
渭水上,戰爭中濺上了亡虜的血,
秦人們又見到了舊朝廷的禮儀。
我自愧不如,在辰州守衛的邊境,
不能親隨著日月旗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通過耳聞目睹到的一幕幕歸朝的情景,表達了他內心的失望和自愧的情緒。
首先,詩的開頭寫道“聞道鑾輿歸魏闕”,描繪了皇帝歸朝的盛況,但作者卻感到了喜悲交加的情緒,因為他深知歸朝并不代表一切問題都得到解決。
接著,詩中描述了隴水的景象,作者希望能夠見到隴水散去煙霧的那天,寄托了他對國家興旺昌盛的期許。同時,他又提到園林的秋草,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未來可能帶來的變化。
詩的下半部分寫到戰爭中渭水的景象,戰爭中的亡虜血染渭水,秦人們重新見到舊朝廷的儀式。這里傳遞出深深的嘆息和對戰爭帶來的傷亡和歷史的變遷的思考。
最后,作者自愧不如,作為一名辰州邊境的守衛,無法親隨日月旗幟,無法親眼見證國家的興衰和變遷,這種自愧和無奈的情緒貫穿了整首詩的結尾。
整首詩以望聞所知為主要表現手法,通過揭示國家的興衰和自身的無能為力,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個人所處境地的無奈。整體給人一種凄涼和感傷的感覺,寄托了作者希望國家繁榮富強的殷切心愿。
“不得親隨日月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 zhōu wén dà jià hái gōng
辰州聞大駕還宮
wén dào luán yú guī wèi quē, wàng yún xī bài xǐ chéng bēi.
聞道鑾輿歸魏闕,望云西拜喜成悲。
níng zhī lǒng shuǐ yān xiāo rì,
寧知隴水煙銷日,
zài yǒu yuán lín qiū jiàn shí.
再有園林秋薦時。
wèi shuǐ zhàn tiān wáng lǔ xuè, qín rén shēng dǔ jiù cháo yí.
渭水戰添亡虜血,秦人生睹舊朝儀。
zì cán chū shǒu chén zhōu pàn, bù dé qīn suí rì yuè qí.
自慚出守辰州畔,不得親隨日月旗。
“不得親隨日月旗”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