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退不妨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公退不妨飲”全詩
瓦檠鳴落爐,镴鼎濕霏煙。
露葉悄相煦,候蟲歡自煎。
白頭行萬里,轉眼過三年
分類:
作者簡介(洪咨夔)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詩人,漢族人。字舜俞,號平齋。於潛(今屬浙江臨安縣)人。嘉泰二年(1202)進士。授如皋主簿,尋為饒州教授。作《大治賦》,受到樓鑰賞識。著作有《春秋說》3卷、《西漢詔令攬鈔》等。
《夜坐》洪咨夔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夜坐》是宋代洪咨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夜晚坐下,公退而不妨飲酒,夜涼仍未入眠。瓦檠(瓦爐)鳴落火,镴鼎濕霏煙。露水滋潤葉片,微風中蟲兒歡欣自煎。白發頭發走了萬里路,轉眼間已過去三年。
譯文:
坐在夜晚,
退隱的公子不妨暢飲,
夜涼依然無眠。
瓦爐發出輕響,
灶臺上的镴鼎濕潤著煙霏。
露水滋潤著葉子,
微風中蟲兒歡樂地跳躍。
白發的老人走過萬里路,
轉眼間已經過去三年。
詩意:
《夜坐》描繪了一個夜晚的場景,詩人坐在夜色中,退隱的公子不妨暢飲。夜晚的氛圍清涼宜人,他并未入眠。瓦爐發出輕微的聲響,灶臺上的镴鼎散發著煙霧。露水滋潤著葉子,微風中的蟲兒歡欣鼓舞,自得其樂。最后,詩人提到自己已經白發蒼蒼,行走了萬里路程,而這已經是三年的光景。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描寫展示了一個安靜的夜晚景象。通過對細節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這個夜晚的世界。詩中的瓦爐、镴鼎、露水和蟲兒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了夜晚的涼爽和寧靜,以及大自然的生機和活力。
詩人通過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展示了對夜晚的獨特體驗。他選擇了在夜晚坐下,不妨暢飲,享受夜晚的寧靜和醉意。詩人還通過提到白發和萬里路的描寫,暗示了光陰的流逝和歲月的變遷,對時間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夜晚的美麗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讀者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夜晚的寧靜和祥和,以及對人生和時光流轉的思考。
“公退不妨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zuò
夜坐
gōng tuì bù fáng yǐn, yè liáng yóu wèi mián.
公退不妨飲,夜涼猶未眠。
wǎ qíng míng luò lú, là dǐng shī fēi yān.
瓦檠鳴落爐,镴鼎濕霏煙。
lù yè qiāo xiāng xù, hòu chóng huān zì jiān.
露葉悄相煦,候蟲歡自煎。
bái tóu xíng wàn lǐ, zhuǎn yǎn guò sān nián
白頭行萬里,轉眼過三年
“公退不妨飲”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